大学慕课的传播现状研究——以“学堂在线”慕课平台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教育形态慕课随之兴起。慕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推动着传统教育的发展、创新和变革。它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可以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慕课的出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领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慕课最初的设计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满足更多学习者的各种需求,它是凭借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但更是一群敢于创新的人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教育内涵和文化价值。2012年,慕课风靡全世界,我国也开始出现“慕课热”。在慕课发展的这几年间,慕课在我国大学校园中传播到了哪种程度,教师怎样利用它,学生如何理解它,它又带给学生哪些变化等。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平台为例,对慕课在中国大学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据现状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首先,绪论部分是对本论文选题的整体介绍与概括。第二部分,阐述慕课的兴起与基本特征;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依据,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慕课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现状的基本情况;第六部分,依据传播现状的基本情况和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使慕课可以更好的传播与发展;最后,则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对慕课前景的展望。  本论文通过对慕课在中国大学的传播现状分析发现,慕课虽“热”,但在现实教学中的热度并不是很高。因此,慕课的传播推广需要各个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各个媒介的广泛宣传,尤其是发挥新媒介的力量等这些要素的积极配合。使得慕课和传统教育有效配合,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队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青年军人在社会和军事活动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特别是
在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学习共同体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提出,及其已有研究与实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组织的自尊作为员工的心理优势,会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进而影响其行为,从而带来组织绩效的极大改善。组织承诺作为一种可测的工作态度,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类似的外在
战后至今的美国大学课程政策顺应历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变化趋势,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大学课程政策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美国40年代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