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关于牙龈组织的研究目前大多仍局限于使用传统二维(2D)细胞模型以及简单动物模型,体外三维模型应用较少且不简便。本课题设想利用构建PDE模型的方法建立人牙龈组织体外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证明模型有效后结合药物诱导技术对健康牙龈组织进行炎性诱导,使之成为炎症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后续可通过牙龈组织体外炎症模型探究牙周炎发生时在牙龈组织中的各种信号通路及机制研究,并可为牙周炎症的药物开发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关于牙龈组织的研究目前大多仍局限于使用传统二维(2D)细胞模型以及简单动物模型,体外三维模型应用较少且不简便。本课题设想利用构建PDE模型的方法建立人牙龈组织体外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证明模型有效后结合药物诱导技术对健康牙龈组织进行炎性诱导,使之成为炎症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后续可通过牙龈组织体外炎症模型探究牙周炎发生时在牙龈组织中的各种信号通路及机制研究,并可为牙周炎症的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利用健康牙龈组织建立牙龈组织体外培养模型。2.将已处理未经培养的健康牙龈组织与培养7天的牙龈组织做HE染色对比。3.以已处理未经培养的健康牙龈组织为对照组,不同培养基、不同炎性诱导物诱导浓度培养后的健康牙龈组织为实验组做部分牙周炎相关因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4.不同培养基、不同炎性诱导物诱导浓度培养后的牙龈组织做部分牙周炎相关因子q RT-PCR检测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5.以已处理未经培养的健康牙龈组织,较适培养基培养7天、较适培养基+炎性诱导物培养7天、已处理未经培养的牙周炎牙龈组织分组做部分牙周炎相关因子q RT-PCR检测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建立牙龈组织体外培养模型。2.HE染色结果:细胞核形态及数量无明显改变,未观察到纤维出现明显退行性变化或断裂3.q RT-PCR检测结果:DMEM培养基培养7天的牙龈组织在6个检测指标的m 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ns,无统计学意义),而α-MEM+TNF-α(0ng/ml)组HIF-1α、JNK、ERK1/2的m RN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DMEM培养基+TNF-α(100ng/ml)组中HIF-1α、NF-κB、p38、JNK及ERK1的m 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无或仅有部分差异。4.q RT-PCR检测结果:DMEM+TNF-α(100ng/ml)组TNF-α、IL-2、IL-7的m RNA水平与DMEM+TNF-α(0ng/ml)组差异明显(p<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DMEM+TNF-α(200ng/ml)TNF-α组的m RNA水平较DMEM+TNF-α(0ng/ml)组无明显差异;α-MEM+TNF-α(100ng/ml)与α-MEM+TNF-α(0ng/ml)相比,TNF-α、IL-7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α-MEM+TNF-α(200ng/ml)与α-MEM+TNF-α(0ng/ml)相比,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5.q RT-PCR检测结果:牙周炎组中HIF-1α、COX-2、NF-k B、ERK1/2、IL-1α/β、p38、JNK、VEGF-A的m 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牙龈组均显著上升(p<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炎性诱导组中HIF-1α、COX-2、NF-κB、ERK1/2、IL-1α/β、p38、JNK、VEGF-A的m 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牙龈组均显著上升(p<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炎性诱导组中HIF-1α、COX-2、NF-κB、ERK1/2、IL-1β相较于牙周炎组均无明显变化(ns,无统计学意义),IL-1α、p38、JNK、VEGF-A则有明显上升(p<0.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龈组织的体外培养是可行的。成功建立了牙龈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炎性诱导。牙龈组织体外培养时的较适培养基为DMEM培养基,炎性诱导物为TNF-α时的较适浓度为100ng/ml。牙周炎性牙龈组织中也有与牙周膜细胞类似的机制通路,单纯以TNF-α为炎性诱导物时可能丧失部分与TNF-α关系不密切的细胞因子表达变化。为后续从牙龈组织方向探索牙周炎涉及牙龈组织的机制研究建立了一个简便高效快捷经济的研究模型,同时可为牙龈炎症方面的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形成相关的多种可能因素,总结治疗经验,规避风险,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与术后尿瘘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重建尿道长度、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982例患
本论文研究的是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FBS△Es)的可解性理论及其相关的最优控制问题.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可以看作是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FBSDE)在离散时间框架下的对应,后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最优控制,经济金融等领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相应的对于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其中大部分工作是在数值计算领域,其对差分方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FB
炎症性牙根吸收(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 IRR)是一种在炎症环境下,牙根吸收量大于牙根修复量的病理过程。严重的炎症性牙根吸收可能造成牙齿脱落。临床中发现牙周炎、根尖周炎以及不恰当的正畸治疗都可能诱发炎症性牙根吸收,但其内在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式尚未研究清楚。成牙骨质细胞位于牙骨质的表面,可以通过调控破骨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牙根吸收;也能够形成牙骨质对牙根吸
目的:对比经皮介入封堵术与经胸结扎术治疗婴幼儿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婴幼儿巨大P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介入(经皮介入封堵术)组与结扎(经胸结扎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资料
目的 本拉珠单抗(Benral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以白细胞介素5α受体为靶点,使血嗜酸性粒细胞耗竭。本研究系统评价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例如万方,CNKI,VPCS,PubMed,Embase,The Cochrane图书馆,搜集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期(≤3岁)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儿共131例,对其出血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的出血病因主要包括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72例,54.9%)、动静脉畸形(16例,12.2%)、血友病(15例,11
目的:对比三种方法,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76例急性MCA-M2闭塞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n=31)、静脉溶栓(溶栓组,n=27)和血管内治疗(血管内组,n=18),比较3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血管内组治疗后
目的:探究获得性血清pre-F Ig G抗体及鼻咽部黏膜局部Pre-F Ig A抗体与小于3月龄的小婴儿RSV感染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一病区,年龄小于3月因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根据是否检出RSV抗原或核酸,分为RSV感染组及非RSV感染组。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Pre-F Ig G抗体、鼻咽抽吸物(NPA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54例VNS治疗患儿,进行为期24月的前瞻性随访。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并在18个月,24个月建立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1)26例女性患儿,
研究目的:初步分析重庆地区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左室形态及功能正常参考值特征,并得出Z值回归方程。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招募重庆地区健康未成年人志愿者,测量心率、头围、胸围、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从而计算体表面积(BSA),采集志愿者出生体重、母亲身高、母亲体重、父亲身高、父亲体重等一般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测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