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着名儒学思想家太宰春台于宝历三年(1753)所整理的字书《倭楷正讹》作为研究底本。该研究资料选自杉本つとむ所编纂的《异体字研究资料集成》,系第四卷《倭楷正讹》(全一册)。 作者在书作中对正字和因俗而讹的字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分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就日本国内讹俗混用的用字情况做了系统整理和规范,是研究日本江户时期社会用字情况的一手资料。 本文旨在通过对《倭楷正讹》中收录的讹俗字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并探讨汉唐五代以後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流入日本的中国石刻、佛经抄本中出现的俗字对日本汉字的影响,大致勾勒出《倭楷正讹》中字形讹变演变过程和中日简俗字易变情况。因同门师姐对《倭楷正讹》附录省文集中所列之字例已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故本文将把重点置于该资料正文字例,通过共时及历时不同文献资料的比对研究,考证日本俗字受中国俗字的影响后发生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源流,并通过对汉字简化过程的考察了解,探究分析日本汉字简化对中国汉字简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充实国内中日汉字源流考证和对比研究领域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研究资料《倭楷正讹》一书,并对前人研究成果做简要综述,第二章对《倭楷正讹》正文所列的俗字字例做详尽类别分析研究。第三章运用文献对比研究的方法,将《倭楷正讹》中出现的俗字同中国汉唐以来石刻俗字、佛经俗字及俗文学作品中的俗字进行对比研究。第四章将省文集中的简俗字与中国简体字作对比研究,并探讨日本俗字对清末中国汉字简化运动的影响。第五章结语,另附《倭楷正讹》正文俗字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