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发展历史、区位条件、中央政府赋予的政策差别等多方面原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也呈现出一个由劳动力资源优势为主,到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再到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变动轨迹,与之相对应,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了2002年之前先东部沿海2002年之后西部和目前的中部快速崛起的发展格局,尤其是在“十一五”的后期,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心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区域转移的迹象越发地明显。
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及其它资源的流向取决于市场规律,而在产业升级存在诸多困难的前提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增长仍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东部地区,如果产业更替的进程不能顺利地推进,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地向外迁移,另一方面,新兴产业难以快速成长,填补因传统产业外移而出现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势必将导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某种程度的“塌陷”,进而在整体上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期许在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方面做些尝试: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群落生命体,借鉴生态学中关于群落演替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包括主要生态因子在内的、影响产业集群新陈代谢、生境状况等“产业生态位”的分析框架,目的在于观察主要生态因子如何影响产业集群演化的。
本文在讨论东部沿海地区如何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在新形势下的变化时,将产业的外部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侧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期许得出对区域地方政府具有建设性含义的某些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