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将原镁变成各种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我国的镁合金压铸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镁合金压铸结构件正在朝着大型化、复杂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压铸件的焊接和铸-焊复合成形成为一种可能。采用普通熔化焊连接压铸镁合金,除了热影响区可能发生类似于热处理时的鼓泡现象外,其焊缝和熔合区还会由于气体被释放并聚集、膨胀而导致严重的气孔缺陷。因此,本课题把搅拌摩擦焊这一固相焊接技术引入压铸镁合金的焊接,以期解决压铸态镁合金焊接难的问题。本文以压铸态AZ91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使用单螺纹搅拌头焊接了4mm厚的压铸态AZ91D镁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静态拉伸等检测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压铸态AZ91D镁合金焊缝微观组织特点、焊缝隧道状缺陷形成机理、工艺参数对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焊核区为典型的变形-再结晶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在焊缝中心纵截面方向:顶部冠状区组织为均匀粗大、高致密度的再结晶晶粒;中心环形区域及焊核底部组织相对细小,均匀程度不如焊核冠状区。机械-热影响区为部分再结晶组织,靠近焊核一侧组织均匀细小,为再结晶组织,靠近热影响区一侧组织粗大、不均匀,且晶界处存在少量、不连续的第二相组织β-Mg17Al12。热影响区组织形貌与母材相近但伴有轻微的长大现象。此外,焊缝前进侧组织呈现出突变趋势,返回侧的组织过渡趋势相对平缓。②焊缝的隧道状缺陷可以用匙孔末端形貌进行表征。该缺陷主要是工艺参数不当时,率先在冠状区与环形区交界处产生,本实验中,当vr/vw≥10时,焊接速度保持在40~80mm/min范围内,搅拌头旋转频率保持在700~1500r/min范围内变化,则焊缝接头不容易出现隧道缺陷。这种类型的缺陷对于焊接速度较为敏感,而搅拌头旋转速度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③焊缝拉伸样断口位于前进侧,为韧脆混合断裂模式。在焊缝顶部呈现出沿晶断裂,中心部位断口形貌呈现出河流花样,断口与主应力方向垂直。底部断口呈现出明显的撕裂状韧窝。焊缝接头的硬度分布状况呈现出典型的“W”形,硬度值最低出现在前进侧的热影响区,硬度最高值出现在焊缝中心。当搅拌头旋转速度为900r/min,焊接速度为60mm/min时,接头抗拉强度为198MPa,可达母材的86%,焊缝延伸率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