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范围内,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疲劳驾驶进行有效监测有助于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驾驶疲劳的本质是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失调,可通过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在众多生理指标中,脑电信号作为中枢神经信号,是人脑机能的宏观反应,能客观有效反映驾驶员精神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脑电信号进行可穿戴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的研究。据调研,目前基于脑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相关研究存在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疲劳驾驶进行有效监测有助于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驾驶疲劳的本质是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失调,可通过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在众多生理指标中,脑电信号作为中枢神经信号,是人脑机能的宏观反应,能客观有效反映驾驶员精神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脑电信号进行可穿戴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的研究。据调研,目前基于脑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算法研究多是基于全脑区或多通道脑电,其繁琐的操作和复杂的分析不适用于长期动态可穿戴式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基于前额单导联脑电的驾驶疲劳识别算法缺乏,不足以支撑实际应用。(2)带有驾驶疲劳标签的稀疏导联脑电库近乎空白,对基于稀疏导联特别是前额单导联脑电的疲劳识别算法的深入研究造成极大不便。(3)疲劳识别算法中对于脑电特征的利用不充分,单一使用手工特征或深度特征,没有充分挖掘脑电信号内在的共性信息和疲劳状态时间上下文的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和实施了模拟驾驶实验,并以此创建带有驾驶疲劳标签的前额单导联脑电数据集,为后续算法研究奠定数据基础。(2)基于现有的疲劳识别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手工特征和深度特征融合的驾驶疲劳识别算法框架。手工构造脑电的频域特征和熵特征,应用基于粒子群算法参数寻优的支持向量机在清醒疲劳的二分类实验中达到87.08%的准确率。提出门控循环单元结合欠完备自编码器深度特征提取方法,达到88.13%准确率。进一步将手工特征与深度特征融合,准确率提高到90.28%。对比相关文献算法,本文所提算法有效提升基于单导联脑电的疲劳识别算法准确率。(3)在算法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前额单导联脑电的可穿戴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包括脑电采集硬件系统和实时疲劳监测软件系统。本文所提算法将手工特征与深度特征融合,充分挖掘脑电信号的疲劳表征特性与上下文等多维度信息,是对基于前额单导联脑电的驾驶疲劳检测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同时本文所形成的疲劳驾驶单导联脑电数据集、以及设计的基于脑电的可穿戴疲劳驾驶监测系统也为基于脑电的疲劳驾驶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实现手段。
其他文献
Lorenz在1963年从天气预报中提炼简化出一个三维二次多项式系统,从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混沌吸引子.此后混沌学成为非线性领域的全球研究热点.同时,具有混沌吸引子的系统在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1979年,R¨ossler提出具有两个正Lyapunov指数的超混沌系统,这类系统具有比一般混沌系统更加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这不但加深了对混沌的进一步认识,也更好的找到它的现实
本文运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系统地研究了高次b方程的非线性波解与分支问题,分别获得了该方程在b=0、b>1、b<-1三种情形和特定参数条件下的分支相图,行波解的定性行为及其表达式.分析这类方程的主要难点在于方程具有高次非线性对流项,使得研究时需要更多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如何获得高次情形下方程的非线性波解、分支参数和分支曲线,以及如何处理方程对应行波系统中的奇性也很困难.我们利用适当的行波变换和时间尺
行为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项广受关注且极具挑战的重要任务。其中,基于人体姿态序列的行为识别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图像信息相比,人体姿态序列非常稀疏,其保留了场景中人物运动最主要的全局运动信息,剔除了图像中人物外形信息和与人体运动无关的背景信息,这使得基于人体姿态序列的行为识别方法的神经网络模型较为轻量,且占用较低的计算机运算资源。同时,因为人体姿态序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脱敏的信息,不会涉
神经元个体的动作电位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编码大量的神经信息,对神经元不同放电簇模式的动力学研究有助于理解神经信息的编码.本文使用了鸭解理论的思想,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三类神经元模型的簇放电机理给出合理的动力学阐述.首先解释单峰发放的产生机理,而后证明鸭解引起的混合模式振荡以及它和簇与峰相互转迁之间的关联.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理论和方法.介绍鸭解和神经元放电节律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功率开关器件的快速发展,电阻点焊逆变电源的电路可靠性等基础技术趋于成熟。与此同时,欧盟出台了IEC-62135-2标准,对电阻焊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阻点焊逆变电源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自2009年起中国逐步依据IEC-62135-2标准,出台了GB31251.2-2014电阻焊设备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标准,进一步规范电阻焊设备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由动力总成与其同车身或副车架的连接元件共同组成,是影响一辆汽车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的重要系统之一。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衰减动力源向车内传递振动与噪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常见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分析方法一般建立于确定性模型之上,即视所有系统参数均为确定值。然而,由于悬置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材料退化,且在制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许多简单的病症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诊断。其中皮肤病的早期检测主要依赖于皮肤镜图像的分析,因此,中大型医疗机构对早期皮肤病的智能化识别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皮肤病图像受采集环境、病人肤色、病症阶段等影响,同类型皮肤病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分类准确率较低。而且目前对皮损分类的研究主要依赖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难以准确提取到特定的对分类有重要贡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证明了在有界且带有周期边界的区域内的三维可压缩MHD方程组的弱解的能量守恒.分析是基于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弱解的能量守恒中的方法.然而相比较Navier-Stokes方程,MHD方程组中由于多了磁场这一项的作用,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聚焦在对磁场项的处理.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出现了磁场这一项,但是在定理的结果中为了使弱解的能量等式成立,我们仅仅通
作为一个软硬件结合的智能自动化系统,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等待解决,而其中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则具有更可靠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技术借鉴意义。作为自动泊车的关键技术,传感器融合目标检测技术,目前仍存在检测系统欠实时性和输出周期波动的问题;路径规划技术,仅考虑距离最优或时间最优,未考虑车辆操纵难易问题。本课题来源于实习项目,自主引导泊车项目,作者主要负责多传感器融合目标检测模块及区域导航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