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治疗后结石复发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胆总管结石ERCR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对象和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好并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与病情相关的因素,如患者的住院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是否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既往有无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直径、乳头切口大小、结石大小等相关信息。根据下述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出入选本文的患者,再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结石ERCP术后复发组与结石ERCP术后未复发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及排除标准如下: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腹部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胆总管结石者;(3)既往无ERCP手术史。排除标准:(1)既往或目前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者的患者;(2)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等;(3)患者患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并且伴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4)孕妇不能进行胆总管造影者;(5)合并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者;(6)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结石复发标准:经ERCP取石治疗后,胆总管造影确认结石已经取尽,结石清除6个月以上腹部B超、CT、MRCP或ERCP确诊结石复发者。结果:根据以上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本回顾性分析的患者共209例,4例患者因更换了联系方式而失访,失访率1.9%。205例患者中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28例,未复发患者177例,复发率13.7%。1、年龄:入选本分析的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19岁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1±15.21)岁。其中复发组平均年龄为(63.76±13.01)岁,未复发组平均年龄为(60.57±15.52)岁,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复发组中男性11例(11/28),女性17例(17/28),未复发组中男性70例(70/177),女性107例(107/177),卡方检验表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重指数:根据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分为计算出各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复发组BMI平均值为(21.88±3.14 Kg/m2),未复发组BMI平均值为(22.42±2.70 Kg/m2),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胆道手术史;术前详细询问有无胆道手术史,复发组中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17例(17/28),未复发组中既往合并胆道手术史的患者96例(96/177),比较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既往是否合并胆道手术史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胆总管直径:以胆总管直径1.5cm为界[1,2],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1.5cm和<1.5cm两小组,复发组胆总管直径≥1.5cm者17例(17/28),未复发组胆总管直径≥1.5cm者56例(56/177),比较两组胆总管直径大小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胆总管直径≥1.5cm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乳头切口:以乳头切口1.0cm为界[3],将乳头切口分为大切开(切口长度≥1.0cm)和小切开(切口长度<1.0cm),复发组中做乳头大切开的患者13例(13/28),未复发组中做乳头大切开的患者48例(48/177),统计学比较两组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情况与乳头切口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ERCP术中做乳头大切开与胆总管结石EST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复发组中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的患者11例(11/28),未复发组中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的患者35例(35/177),统计学比较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与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合并有壶腹部周围憩室与ERCP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合并胆囊结石:根据术前腹部B超或其他相关检查,复发组中有8例(8/28)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未复发组中21例(21/177)合并有胆囊结石,比较两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术前合并有胆囊结石与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结石直径:以结石直径1.0cm为界[4],复发组中结石直径≥1.0cm者17例(17/28),未复发组结石直径≥1.0cm者70例(70/177),比较两组结石直径大小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石直径≥1.0cm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结石数量:复发组中结石数量单发者9例(9/28),结石数量≥2枚者19例(19/28),未复发组中结石单发者112例(112/177),结石数量≥2枚者65例(65/177),比较两组结石数量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石数量≥2枚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与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P=0.026)、乳头大切开(切口≥1.0cm,P=0.037)、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P=0.014)及结石多发(结石数量≥2枚,P=0.016)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P=0.026)、乳头大切开(切口≥1.0cm,P=0.037)、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P=0.014)及结石多发(结石数量≥2枚,P=0.016)可认为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