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九思是明代中叶较有影响的文学家,在诗歌、散文、杂剧、词曲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尤以诗歌著称,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并称“前七子”。他们的诗文创作主张复古,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王九思特别推崇李白、杜甫的诗作,在其杂剧与散曲作品中多有摘用模拟。本文主要论述了王九思的杂剧和散曲作品,以期通过整理研究总结出王九思在戏曲史上的成就及其对明代中后期曲坛产生的影响。本文绪论部分,笔者首先对王九思研究进行了综述。自明清迄今,对王九思的关注多放在其诗歌及文学领域的研究上,对王九思杂剧与散曲创作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尚未发现专门的系统论述。第一章,王九思生平交游考述。本章对王九思的生卒年、学习经历、仕途生活、交友及著述情况作了系统论述。对其曲折复杂的经历的把握,更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其创作的内容与风格。王九思早年一心仕途无暇词曲创作,但其仕途之路坎坷,与李东阳的矛盾导致王九思两次被贬,最终勒令致仕。返乡后的王九思与好友康海交往频繁,寄情于散曲创作(为官之时未作此类作品),内容多是对其隐居生活的描写,借此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压抑之情。第二章是王九思杂剧研究。王九思现存杂剧仅两部,分别为《中山狼》和《杜甫游春》。《中山狼》杂剧借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却差点被其所吞的故事,纾情畅志,以中山狼比喻现世中的奸诈、虚伪之人,表达了王九思对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世道人心的愤激与痛恨。该杂剧仅一折,是明代中后期短杂剧创作的开端,语言诙谐,口语化特征明显;《杜甫游春》借杜甫沽酒游春,痛骂李林甫并最终决定隐居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暗指现实政治的黑暗腐败、奸权当道。该剧大量引用杜甫诗作,杂剧创作趋向雅化。两剧中都能体现作者强烈的自主意识,创作主题开始转向文人自身,是明代文人剧、写心杂剧创作倾向的开端。第三章是王九思散曲研究。王九思写有散曲集《碧山乐府》等,沈璟的《南词韵选》中也收录有其散曲作品。王九思散曲作品运用的宫调南北曲均有,内容多描写闲居生活、饮酒作曲以及赠答、祝寿自寿之词,借以抒写作者或压抑或洒脱的心境。王九思散曲注重情性的抒发,北曲作品风格豪爽、蕴藉,南曲柔婉、清丽。总之,王九思的戏曲创作,无论杂剧还是散曲,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九思是明代中期最有影响的曲家之一,在明代曲坛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