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类指句句法语义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类指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而迄今为止,对类指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式语义的逻辑分析和解读,具有一定的价值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并且忽视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汉语类指句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对英汉语类指句的系统研究。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类指句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系统的描述和解读,并就类指句容忍反例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类指句的虚拟性这一本质特征。  在范畴化与语言的虚拟性理论框架下,本文指出以主谓结构为主的类指句具有无界性,其主要句法形式表现为光杆 NP,有定单数名词和不定单数名词,搭配属性谓语,排斥事件谓语和数量修饰语。对应有定单数名词的汉语“这+名词”结构具有明显表话题功能,多出现于口语,表达主观态度与情感,而与不定单数名词相对应,“一+量+名”结构体现个体转喻类别的机制,对名词生命度要求高,受个体性影响,受限较多。由于英语有定及不定单数名词语法化程度较高,较汉语相应结构而言,受限较少。就其实质而言,类指句源于对事物的范畴化,基于人类的认知体验与百科语义知识,对某些共享特征依据相应的认知域进行一般性的概括,指向人类思维中虚拟的类概念,而非现实中的个体,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因此类指句能容忍反例,并表现出无界等语义特征。
其他文献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黑人的一个文学代言人.他从心理视角去分析美国种族关系,这是他作为作家最大的成就.鲍德温的作品
该文首先对语言测试的历史发展及测试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回顾和综述,指出语言测试的发展总趋势是交际性测试,并且理想的测试应当具有相当的效度、信度、可行性、区分
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为美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各种刻板印象和歧视的存在,他们一直处于被贬损的弱势地位,他们的声音也被"静
散文风格的传译是文学风格翻译的一部分.该论文结合关于文学风格翻译和散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并以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实例,着重探讨中译英中散文风格的传
二战后的英国文学史上,艾丽丝·默多克是同时代小说家中最多产,最富有影响力的一位.《黑王子》是默多克后期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来揭
该文主要讨论汉语"有字句"(存现)的句法结构问题.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字句"(存现)中的必要成分作出分析,指出"有"字充当各个成分的可能的语类.根据其包含的成分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