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人女性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关注的对象和创作的主体。本文以黑人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莫里森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遭受的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共时压迫现象和各自不同的命运走向,探讨影响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解构传统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从而了解其自我身份的定义和重构的重要意义与途径。黑人女性主义者、学者和作家将美国文学作品中存在的黑人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类: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荡妇与妓女。以此为参考,本文将《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形象划分为:女保姆、女家长、妓女和小女孩四类。这些支配性原型使得种族、性别、阶级的连锁共时压迫制度化,强化白人社会、父系社会的意识形态压迫并使之合法化。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困境,描述她们面临白人和黑人男性的多重压迫追求自我身份的历程,揭示她们顺从和反抗压迫所选择的不同方式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论文希望藉此启发黑人女性自身以及其他女性学会尊重自我、解构错误身份形象、追寻真实自我身份,从而实现女性的自我主体性和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