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一词后,该词一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能力也备受热议。专业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内外对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颇多且相对成熟,但从核心素养角度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一词后,该词一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能力也备受热议。专业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内外对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颇多且相对成熟,但从核心素养角度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教学能力的研究却不多,因此为贯彻新《课标》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育人目标,厘清当前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发展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分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问题、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部分对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化两个方面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研究设计。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引领,且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其余部分密切相关,因而本研究在参照新《课标》中对中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并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整体研究当前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问卷分为教师基本信息和专业发展现状两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又细分为五个维度——以理念为指导,提升专业水平、通识素养、数学专业素养、数学教育理论素养以及专业教学能力,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14,信度较好。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分析。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发现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对与中学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的理解及用高观点来看待中学数学、对教育著作的研读及对数学教育发展前沿的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对教学空白艺术的运用、对教师工作难以维持“新鲜感”以及对课堂的把握等方面。第五部分:对提升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出建议。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理论方面:阅读与教育相关的著作,提升理论素养、关注数学教育发展前沿,促进思想与时俱进、学习与中学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提升看待中学数学的高度以及研读课标,时刻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实践方面:提高教学反思频率,促进自身成长、运用教学空白艺术,提升教学创设能力、关注点从教学逐步转向育人,保持工作热情、教学重点从具体知识逐步转向思想逻辑,进行深度教学以及加强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做到以人为本。第六部分:结束语。该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以及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强调生产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综合国力与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科技创新,所以我国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课程标准中对于质疑创新的培养明确提出要求。为满足学生个人终生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质疑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我国教育行业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文中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该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国内关于质疑创新的研究十分有限,
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将原来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升华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而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中证据更是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中七次提及“证据”,所以证据意识的培养是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升华。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证据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概念、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处理,就是让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各国要想谋求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于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毫无疑问教育也要与时俱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这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具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等.“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作为学生的青少年应具有什么样的素养,而教师要想将理论层面落实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层面,就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
在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突出强调了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基础部分,也是其核心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微粒观,形成学生认识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既适应课标的要求,又符合中学生正处于化学的启蒙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标准具体化的教学材料,是能够成体系的阐释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调换探究活动导致不符合学生实际、盲目增加习题难度和数量导致加重课业负担等等,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此来审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上的问题.研究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实现有效的、优质的课堂教
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反应我国高中化学实验课外延伸方面实施力度不够,而有效实施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有力外延和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机载体。为了贯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实施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载体作用,急需深入了解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的现状,为下阶段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本研究通过查阅
学习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是学生步入高一的起点,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重要开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善教学现状,一些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寻求适合高中生物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然而有些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国本土学生的发展,于是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提出了我国原创教育新模式即对分课堂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对分课堂模式在高一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引入?-左R-模范畴概念,在?-左R-模范畴中研究单态射与满态射的特征,研究基于?-左R-模范畴的单态射与满态射的表示,给出单态射与满态射在?-左R-模范畴中的若干等价刻画.引入内射?-左R-模的概念,研究内射?-左R-模的等价刻画,证明一簇?-左R-模的乘积是内射?-左R-模当且仅当每一个内射?-左R-模,一个?-左R-模是内射?-左R-模当且仅当它的每一个截集是内射左R-模.
在现代数学研讨中,范畴论在许多领域都举足轻重。Ω-左R-模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Ω-左R-模同态作为态射,构成范畴,称为Ω-左R-模范畴。同理可得Ω-右R-模范畴。接着,定义了态射类,态射族的乘积,以及引出了态射族的余积,得到了偶序和正合列,引用了平衡乘积连同张量积的存在性定理,定义出张量函子。若张量函子为正合函子,便可以得出平坦Ω-右R-模。类似可定义平坦Ω-左R-模。基于张量函子的正合性,探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