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感戴是个体在得到恩惠后内心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促使个体做出回报行为。感戴所表现的是一种感谢的特质和情感,而回报恩情是感戴的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态度倾向。感戴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依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一种教育,它既是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也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爱的教育。
通过对感戴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中西方感戴思想的比较以及大学生感戴教育的现状分析可知,对大学生进行感戴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总体上来说,它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具体方面来说,重要性体现在感戴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建构,帮助大学生理解生命价值,进一步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必要性体现在感戴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促进完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以陕西省高校的大学生为例,对感戴教育进行具体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感戴的基本素养较高,与适应性、应对方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课程设置、教师讲授以及学生自身是否愿意接受感戴教育这些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感戴教育缺失,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感戴教育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大学生学会识恩、记恩和报恩,培养大学生感戴认知,树立感戴意识,感悟恩情,触动心灵,最终做到回报恩情,甘于奉献。学校、家长以及大学生自身,要做到丰富感戴教育内容,重视子女情感教育,促进自我感戴认知、感戴品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