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5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必须把加快技术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优先地位,努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有关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对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生产函数法取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技术水平,进而计算技术进步率,并结合指标体系法佐证其可靠性;以AHP法综合七项结构指标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并通过计算得到产业结构变动率。通过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描述性分析,发现两者在1998年之后都趋于稳定小幅的上升,规律性较强,到2004年两者又同时产生新的高增长。其次,本文在总体上实证分析了广义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①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技术水平是影响产业结构最重要的因素。②根据实证结果推断出结论,我国的技术进步并非主要由科技进步引起的。③将我国广义的技术进步分解为内生技术进步和外生技术进步,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到我国外生技术进步占整个技术进步的约3/4。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入手,理论上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外贸结构、科技结构4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实证上对我国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外贸结构、主导产业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产业政策,分析了我国内生和外生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帮助是十分显著的,更有利于产业的内生技术,我国产业结构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的结构升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产业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尽量使企业和政府优势互补,顺利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