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由此而产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出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的流动出现了移民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义务教育实行的仍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教育经费也是按照户籍人数来进行分配.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边缘化.随着进城农民工第一代在城市长时间的打工,这一群体第二代人的成长及教育成为十分突出和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现有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已经涉猎的一些研究领域仍然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如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入打工子弟学校后的适应状况,家庭环境对他们影响的大小,如何看待打工子弟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出路何在等;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没有被涉及到,如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弱势地位与他们受教育现状的关系,以及这种弱势地位对他们的心理影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也是文章的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北京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和打工子弟学校的深入调查,发现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就学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恶劣的生存状况制约着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对他们教育上的弱势地位产生强化作用;而打工子弟学校的出现是进城农民工自力自救的结果,反映出中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在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乏力,打工子弟学校在解决了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的同时,由于自身的不合法性和不规范性,又加强了这些孩子在教育上的弱势地位;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的相对劣势地位对其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发育有负面影响,易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歧视感.通过对问题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