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理念解析——从《心灵世界》谈起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针对王安忆在《心灵世界》中所谈到的小说创作观念,从写作学的角度分别从其小说创作观念中的材料、情感、思想认识等维度解析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理念.第一部分,解析王安忆所谓的建筑材料问题,包含语言和情节两个部分,她认为好小说的语言是抽象化语言、情节是逻辑性情节.通过分析其作品语言的审美价值和逻辑性情节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力,指出其启示意义在于对当下小说创作存在的语言困扰的创新,以及其情节观念对传统小说美学的延展性补充.第二部分,从情感的质量、理性的积淀、艺术想象力等三个方面解析其情感观念,指出这个非常具有智慧和灵性的总结,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理念中具有开拓性的亮点,其意义在于它使创作这个"黑箱"中某些不可言说的东西得以清晰的展示.第三部分,建筑思想问题即认识的质量问题,作家认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小说的完美程度.以王安忆自身创作历程为参照,分析同一创作题材在作家不同的创作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其理论意义在于,写什么内容并不就决定着作品的深刻与否,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向纵深处开掘的方法,这样即便写的是个体的心灵世界,也一样能够见出波澜与惊涛.总体来说,王安忆的这一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很强的针对性,它属于王安忆个人,虽不无偏激,但通过她身体力行的探索而展现出来的合理性,对当下的小说创作来说无疑有着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与以往相比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依然固守早已存在的小说观念而不去探求创新,那么,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将不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共同生活下去.在小说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问题的时候,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理念无疑为我们展示了小说存在和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揭示现代汉语外来词中的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文中首先介绍日语来源外来词的地位、在辞书当中的日语来源外来词的数量以及其来源途径,然后,将日语来源外来词按照借入方
袁思亮(1879—1939),字伯夔,自号蘉庵,湖南长沙府湘潭县人,清光绪朝山东巡抚署理两广总督袁树勋的长子,晚清诗坛泰斗陈三立的学生。生于光绪已卯五年1879年十二月十四,终于民国二十八
在宋词的发展历程中,柳永和苏轼都是以变革者的姿态出现的,柳永的"以赋为词"和苏轼的"以诗为词"在北宋词史上是有着重要的前后因承关系的.但是,,《乐章集》"传布四方""天下咏
在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海男的小说可以说是新生代女性书写中的标志性作品.她的小说持续不断地、大胆、坦然地表达了女性最隐秘的生命体验,从女性的身体、爱欲出发构造
本论文分析了同被称为“新写实”小说主将的两位湖北女作家,池莉和方方的创作。方方坚持知识分子的创作立场,而池莉则执着于市民本位。 本文随后讨论经验观念及方方小说与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