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农业活动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的氮固定和氮循环,但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活性氮作为能够被自然界生物直接利用的重要氮素形态,对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生产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此之后出现的许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对其环境行为的关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输入土壤中的活性氮主要是指氮肥,进入土壤中的氮肥基本有三种去向,即作物吸收、在土壤中残留、通过各种途径损失。其中,残留活性氮以硝态氮为主,而且以这种形态的活性氮对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随着农业生产地发展,出于提高作物产量的考虑,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广泛存在,由此而导致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残留了大量的硝态氮。这些残留的硝态氮一部分可能被下季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淋洗到深层次甚至浅层地下水,一部分发生反硝化以N2O或N2的形式逸出土壤。淋洗的硝态氮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反硝化释放的N2O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与集约化农业生态系统不同,森林和草原等天然生态系统由于没有受到人为活动的直接扰动而保持了自然的生产状态。以往的研究很少有人依据天然生态系统土壤中氮素的循环转化规律来探讨人为农业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中活性氮库的影响,以揭示其产生的环境效应。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国东北地区天然生态系统(森林和草原)土壤作为参照,研究人为农业活动所引起的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农田、大棚和长期定位试验田)土壤剖面的活性氮库容及其几种重要组分(NH4+-N和NO3--N、可矿化氮、微生物氮和固定态铵)偏离自然的程度、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典型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大棚和长期定位试验田)中土壤活性氮库的矿化及硝化潜力进行研究,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的硝态氮供应能力、人为活性氮的转化机制及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水等不同农业管理措施的干预下,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类型土壤其剖面中NOa--N的累积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其中大棚土壤剖面0~200cm中NO3--N的累积量最高,平均达717kg hm-2,相当于普通农田土壤氮肥年施用量的3倍。而农田黑土、黑钙土和白浆土中的NO3--N的累积量分别达到了78.3kg hm-2、124.6 kghm-2和20.6kg hm-2。这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森林和草原,分别为3.2kg hm-2和13kg hm-2的累积量而言,已经严重偏离了自然的状态。为NO3--N进一步向土壤以外环境中的迁移留下了隐患。 表层土壤中NO3--N的生成量受矿化和硝化作用这两个连续过程作用特征的影响。森林表层土壤矿化速率最高,达到10.7kg hm-2d-1,然而由于其硝化速率仅为矿化速率
其他文献
利用1982~2011年间对青藏铁路西藏段150个自动站的降水、积雪、沙尘、霜冻、冰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雷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统计数据,得出了每个台站多年月平均的统计结
伴随着全球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概念——精确农业已经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本课题所研究的变量施肥决策是精确农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
西方社会大多是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研究发现,中产阶级占主导的社会往往比较稳定。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贫富差距比较大。为了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必须大
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宁夏葡萄酒市场,了解目前宁夏葡萄酒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市场特征等,就目前宁夏葡萄酒行业营销策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移动互联
煤层气储层描述是认识和评价煤层气储层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储层描述建立煤层气储层地质模型,是煤层气有效勘探、优化开发的基础。根据煤层气及其储层的特点,将煤层气储层地质模
抢劫犯罪是多发案件,且因其系复杂客体,社会危害性大。司法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尤其是刑法二百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情形,应加以关注。 抢劫是以非法占有为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矿产勘查已经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能够对具有空间结构的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分析和成果输出。因
本文通过项目团队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中的具体工作的分析,对项目管理相关原理和方法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实际运用发表了作者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社会
随着机器人与仿生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的发展迫切需要多自由度的新型齿轮机构的出现,球齿轮机构的出现正适应了这种需要,因此引起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大力支持研究。渐开
西方著名的MM理论及由此发展而来的一系列西方现代融资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理论界的推崇和实证检验。他们普遍认同这样一条融资定律,即内部融资的成本最低,债务融资的成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