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对北宋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元好问对北宋诗学的继承和发展,元好问所处的金代有着“苏黄胜于北”的文化氛围,北宋诗歌对金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元好问作为那个时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学理论包含着自己对北宋诗学思考,其中既有对北宋诗学的传承又有合理的发展。受新儒学影响,北宋文人一方面倡导仁义之道,承担起社会责任,忧民爱国;一方面又注重内修,讲究明心见性、崇尚古淡自然,表现在诗歌领域,宋人以“诚”论诗,要求诗歌能吟咏性情之正,而又追求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气,诗歌多表现冲澹的人生观,这种平淡要具有通过对古人广泛刻苦的学习,创造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境美。而杜甫的忠义之气、精深的艺术技巧和陶渊明主静尚淡的人格、自然的诗风从两个方面创立了北宋诗人学习的最高境界,元好问论诗尚“天然”“古雅”、标举“学至于无学”的境界、强调诗文以诚为本、文学传统上的崇陶尊杜都不同程度继承了北宋诗学的这些特色。元好问对北宋诗学的发展包括强调诗歌感情的真淳和文字的质朴,论诗注重诗歌外在教化作用,和以唐诗为旨归。其原因在于:北宋诗学强调“不俗”,后发展为刻意求新、以议论为诗;过分强调学问功底,在诗歌中吊书袋,忽视了诗歌创作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发展到江西诗派诗歌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毫无生气。金朝承此诗风,诗歌往往尖新尚奇,缺乏真情实感,流弊愈显。因此元好问强调感情“真淳”和文字“天然”质朴,它不同于北宋因重心性修为而强调自然平淡,是力图改变雕琢尚奇的诗风而提出的;在理学影响下,北宋诗歌注重人内在的品格修为,而元好问信奉传统儒学,他论诗重诗歌的外在事功,即“厚人伦,美教化”的社会作用;宋代文学家执意在唐诗之外走出自己的时代风格,形成筋骨思理的特色,但又产生了雕琢、尖新、寡淡无味的弊病,元好问推崇唐诗,是以复古矫正时弊,也是对宋诗学的发展。总之,元好问对待北宋诗学,能够根据时代和文学本身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金元诗坛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他文献
人们通常认为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音和语法的承载体。没有词汇作为基础,语言的所有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谈。但目前由于种种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文化中具有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因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的基因?本文通过对生产率文化的分析,以及
【本刊讯】2017年4月12-13日,以“聚全球人才智力,提升城市生长力”为主题的“2017国际城市管理青岛高峰论坛”在青岛市海景花园国家酒店召开。论坛由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
期刊
2013年7月,沈阳市中青年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在十余日的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进行了扎实细致地考察。总体感悟:虽然中新基本国情不同,制度不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无线传感网络应运而生。无线传感网络所具有的微型化、低成本、自组织等特性使其应用到工业现场监测后,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化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化。未来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
日本受岛国地理环境与自身历史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因素先天发育不足。在于外界的悬殊落差中,充满“历史悲情”的“和魂”千百年来虽几度奋起直追,始终徘徊彷徨。日本
近代中国的文化危机,客观上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前,不得不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深刻的反思。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和重构借以彰显其永恒、超越
《说文》保存了大部分的先秦字体和汉以前的文字训诂材料,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是汇集古代词语最丰富的宝库,是先秦汉代汉语词义的集大成,贮存了体大思深的上古汉语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