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社会,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家庭财富总量持续增长、离婚率趋高、女性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适婚以及已婚的男女对婚前或婚后财产和收入分配自由约定的需求与日俱增,夫妻约定财产制度逐渐被推向夫妻财产关系的舞台中心。在此背景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对于实现男女实质平等、夫妻财产关系自治的意义重大。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维护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尊重婚姻当事人自由和保障第三人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家庭财富总量持续增长、离婚率趋高、女性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适婚以及已婚的男女对婚前或婚后财产和收入分配自由约定的需求与日俱增,夫妻约定财产制度逐渐被推向夫妻财产关系的舞台中心。在此背景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对于实现男女实质平等、夫妻财产关系自治的意义重大。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维护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尊重婚姻当事人自由和保障第三人交易安全的立法功能和立法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后民法典时代,重新审视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建构和司法适用显得尤为必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历经了巨大的立法变革。在建国初期,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度不发达,我国首部《婚姻法》即1950年《婚姻法》并未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制度。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财产关系的变化,该法第13条第2款明确允许夫妻可以就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达成一致,并以此对法定财产制的适用予以排除。2001年《婚姻法》修订时较为细致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的主体、财产范围、约定方式和法律效力,该法第19条使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成为正式化的法律制度,体现了我国婚姻家庭法为顺应社会发展变革作出的回应,将男女平等、意思自治、诚信履约、维护交易安全等核心理念贯穿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法律规范。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实现了婚姻家庭法的回归,该法第1065条直接采纳2001年《婚姻法》第19条,几乎完全沿用原来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并未进行实质修改。从文义、历史和目的解释来看,《民法典》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规范目的和意图在于对夫妻财产关系意思自治的尊重、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市场交易安全公平的追求。《民法典》实施前后的实证研究显示,前民法典时代对夫妻财产约定纠纷的裁判思路在实务中仍然占据主流,主要矛盾仍然集中在夫妻双方将一方婚前不动产归属于另一方时,该行为的法律性质与法律效果该如何确定:应该确定为夫妻间赠与还是夫妻财产约定;仅产生债权效力还是直接发生物权变动。该矛盾在后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也因此延续了请求权基础和法律适用的争议,甚至由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其司法解释对2001年《婚姻法》的直接采用而愈显焦灼。另外,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对外效力设置难以平衡当事人利益。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公示程序,夫妻中非举债方实际上难以证明市场相对人知晓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除此之外,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现实困境还体现在意思表示真实性的认定难,尤其是夫妻间在订立财产约定时存在的胁迫与欺诈行为。后民法典时代,相关争议的解决,即对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路径优化,不仅要完成《民法典》体系的逻辑自洽,即《民法典》各分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还应合理实现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下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首先,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应当顺应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发展潮流,注意秉持尊重意思自治、维护社会稳定和交易安全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对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订立时间、变更和撤销程序等方面予以具化和细化,设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公示登记簿,以实质指导婚姻关系当事人对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选择和实际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夫妻法定财产制度在立法体量上对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弱化。其次,在类案适用的司法背景下,当前在适用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时,应当尊重婚姻家庭编在民法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充分考虑夫妻财产约定行为的伦理情感基础和家事补偿属性,遵循婚姻财产关系内外有别的原则,明确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夫妻内部之间发生财产权属直接变动的效力,在夫妻外部与市场交易相对人之间采用公示对抗主义。最后,应当考虑对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内涵予以扩张解释,将夫妻间不动产赠与纳入其中,重新审视夫妻间不动产赠与对合同编任意撤销权的参照适用,并优化扩张状态下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司法裁判路径,以促进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价值实现与适用。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护双侧S1神经根,在S1神经根下方将硬脊膜切断并予以结扎,双侧骶髂关节切断骶髂关节连接处,于S1/2间隙水平整体凿断骶骨骨面,整块切除骶骨巨大肿瘤。L4、L5置入椎弓根
2022年4月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等各领域,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劳动育人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
海岛在维护国家主权、开发海洋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岛的开发建设及岛上居民的用水安全。文章介绍了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及在我国海岛的应用情况,对比不同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的适用性,提出了海岛规模化利用海水淡化存在的系列问题和对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探讨。
<正>“金秋香”是以“紫丰”作母本、以“纽约玫瑰”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葡萄新品种。2022年6月完成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平均穗重355 g,最大穗重421 g;果穗小,圆锥形,有副穗,果粒着生松。平均粒重4.5 g,最大粒重5 g,整齐一致。果粒近圆形,黄绿色,着色均匀,果粉较多。果皮中等厚,
幼儿的劳动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劳动习惯的培养问题更显突出。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两个主要场所,家长和教师通过交流和交换双方信息进行协同共育,可以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园共育中得到有效落实。本研究以H市十所幼儿园为主要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了这些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下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现状。发现存在如下现状:第一,教师和家长均支持幼儿劳动教育,同时认为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
以福建安溪县长卿镇祥泉村为例,分析人居环境现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面临的村民参与度不高,主体意识缺失,整治资金缺口大,渠道单一,整治内容不全面,整治水平差异化明显等问题,经现场走访及与村民的沟通,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议:重视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科学制定整治规划,创新整治模式;统筹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消除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重构作业设计策略,创新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滋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盐碱抗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阳光玫瑰’葡萄抗盐碱栽培和优良砧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盐碱抗性方面,选择1 a生‘3309C’、‘5BB’、‘夏黑’为砧木,与‘阳光玫瑰’(Shine Muscat,SM)进行嫁接,以‘SM’自根苗为对照,在幼苗培养60 d后,浇灌100 mmol·L-1Na Cl+Na HCO3(按物质的量1:1混合)复合盐碱溶液
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处理能力持续增加,然而成本问题一直制约着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系统的核心部件,围绕膜渗透特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制膜工艺和膜改性等领域,如何降低跨膜反渗透形成的浓差极化及提高产水量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另外,水在反渗透膜内的流动受到纳米尺度效应的影响,膜的渗透特性不能完全用其微观结构来解释。因此,建立多尺度跨膜反渗透特性的计算及分析方法、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加强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要求各学段教师合理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让受教育者在实践学习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立足幼儿园大班学段,围绕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结合《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上册)教材,论述了劳动教育与自理能力的内涵及教育价值;从教育放手、感知成长、劳育渗透、家园协同四个视角出发,对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发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