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人类在21世纪初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代替工业经济,意味着知识、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素,知识创新亦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知识创新需要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也是对培养人的事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用原来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确定的知识”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能力。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为了贯彻落实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要求在高中增设一门基于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 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改革的有利促进条件,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如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多种信息处理工具、实时、非实时的交流工具、信息发布的空间,使得信息技术可以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各个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正是这种背景下笔者写下了此文,试图探索一种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 文章的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以及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想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第一章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教学理念、基本特征、实施流程以及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较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其内涵的解读。 第二章,首先界定了本文论述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的特点。接着,论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支持的必要性。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特性可以为研究性学习创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第三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支持模型,信息资源、研究工具、交流(/协作)工具、学习活动管理为此模型的四大信息技术支持要素,并对这四大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文章的最后部分是结束语,总结了本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改良的乙醇注入-挤出法制备了黄芪有效部位脂质体,建立了其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考察了制剂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并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研究。 用比色法测得黄芪提取
傩、雩、蜡都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不过,对这三种祭祀活动,孔子的态度并不相同。总体说来,孔子对雩祭、蜡祭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对傩祭,其态度则以排斥为主。雩祭是为了祈
为提高在Web上发布的空间数据的检索能力,针对传统的WebGIS数据库模糊指向性聚类检索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收敛导致检索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语义融合聚类的WebGIS
问题解决和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学习策略的运用,反过来,学习策略的运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根据O’Malley和Chamot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规划布局是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的立交布局对高速公路网功能的发挥,连续高速交通流,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高速网络效益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
本文提出以现代农业企业为依托,以大农业思想为设计理念,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生产过程式的“八段式”项目教学模式,使
本论文在实地调研、综合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丁村的形成、发展与成就。对丁村的村落布局、环境景观、民居、祠堂等传统建筑的物质形态进行了论述,力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制度、意
语言作为民族心理文化的载体,它的现代转型是复杂而艰巨的,因此研究鲁迅的文学语言,探讨其中现代性的产生与确立,有助于把握语言现代化的进程与规律。 鲁迅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是
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在进一步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进程中,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在他和全党运用新闻武器指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并于延安时期后一阶段走向成熟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由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新闻业务观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