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的流变历程及生存发展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莲花”又名“莲花十八响”,是集体育和舞蹈于一体的土家族民间娱乐活动。起源流传于贵州沿河县沙子镇。20世纪80年代初,由沿河县文化馆的工作者挖掘出来在原型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创新重组而发展起来的。动作诙谐大方、刚柔并济,独具土家风情。本文通过对贵州沿河土家族民间体育“肉莲花”的实地调查,深入土家族聚居地,借助文献、访谈法,运用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理论,对整个流变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解剖性的研究,得出结论:  1.沿河民间体育“肉莲花”是在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劳作中产生的,它受巴渝舞和土家花灯戏的影响,是土家文化的延续和再现。  2.“肉莲花”流变历程在时间纵向上经历了自发期、调适期和发展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的特点。自发期,自然经济的社会结构,民俗活动事项的有序开展给予了“肉莲花”温和的自然生存环境。调适期,国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激起了民族民间文化高潮,“肉莲花”也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民间走向舞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肉莲花”又一度陷入萧条。改革开放后的盛衰轮回直到1987年后的发展时期,“肉莲花”作为土家族民间体育文化其功能由健身娱乐、集体记忆及民族认同到当地的经济、旅游、文化等复合多功能转变。  3.“肉莲花”针对全身各关节、穴位的拍打,使人神清气爽、肌肉强健,具有强身健体和保健功效。为大众健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4.“肉莲花”在现代节日产生的大环境下,内容、功能上由单一性向复合性方向转变。作为一种文化品牌,为沿河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城市,推动了沿河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5.“肉莲花”2006年已列入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肉莲花”作为民族体育列为中学体育课程。丰富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6.“肉莲花”传承,经历了小集体式向课程制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对传承人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但保护力度不够、管理不够完善。  7.在全球关注各民族文化视野下,沿河民间体育“肉莲花”面临着内部自然环境的削弱和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生态处于较脆弱状态,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需要在保持本土文化精髓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自觉。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逐渐开放化和人性化,越来越多的身心障碍学生跨入大学校门,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大学体育要想均衡稳定地发展,必须关注身心障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本研究
学位
作为东西体育文化的源流,古代中国与希腊都孕育了璀璨的体育文化。为了揭示东西体育文化的本质差异,不少学者都对古代中希体育文化进行过比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育与各文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