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I介质方位AVO正演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煤田和油田地震勘探中,AVO方法是用来预测和识别煤层与石油储集层重要手段。煤层与油层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煤层与围岩阻抗差很强,而油层差异较弱,使得AVO近似公式中常采用的入射角和透射角近似公式不再成立,导致近似公式与精确解误差变大,最终致使AVO技术在煤田勘探收到较大的限制;同时裂隙的存在使得目标层出现各向异性等特征,通常情况下我们研究煤层与油层之间的裂隙采用水平或垂直分布的裂隙做等效替代倾斜裂隙,由于倾斜裂隙使得AVO系数介于垂直裂隙和水平裂隙AVO系数之间,对AVO的截距、曲率和梯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利用AVO属性体技术来识别储层物理特征造成误差;当裂隙开度较大时,裂隙中流体填充物会和固体骨架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导致地震波能量的损失,该现象被称为粘弹性介质的频变效应,要求研究AVO系数的频变特征。针对上述AVO研究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假设平面纵波从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入射到含有倾斜裂隙的各向异性介质或粘弹性各向异性介质时,在水平各向异性界面处可以同时产生反射纵波、反射快横波、反射慢横波、透射纵波、透射快横波和透射慢横波;其次在边界处位移与应力连续条件下,建立6阶Zeoppritz精确解的方程;最后在弱各向异性假设基础上,经过化简、推导,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上述步骤进行研究总结,得到内容方面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利用Thomsen定义的各向异性参数,在弱各向异性近似条件公式基础上,化简过程中保留各向异性参数一阶项,利用相速度与群速度的传播方向近似一致,推导出纵波偏振的近似公式,进一步推导出各向异性参数对位移和应力的扰动量,最终求解出方位AVO近似公式的Thomsen参数表达式。利用推导的AVO方位各向异性公式,建立多种介质模型,做出界面反射波反射系数曲线,得出在TTI介质中,由于倾斜裂隙作用使得垂直入射纵波可以产生转换波;近似公式与精确解对比,在裂隙各向同性面,即方位角在90°时,误差较大;当纵横波速度比为2时近似公式精确解的拟合效果最好,当纵横波速度比大于2时纵波近似公式拟合效果好,纵横波比小于2时横波近似公式拟合效果好;通过对不同模型参数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得出对精确解与近似解的误差控制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反射角与透射角近似关系式的误差、将反射系数拆分成各向同性部分和各向异性部分的误差、由方位角引起的对偏振计算公式带来的误差。利用Ruger给出的VTI介质纵波偏振的近似公式来更新TTI介质中的纵波近似偏振公式,以纵波反射和透射系数为例,得到改进后的纵波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近似公式,通过介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方位角在45°时纵波的近似公式和精确解误差最大。两种不同的计算地震波偏振近似公式的算法,表明了不同假设条件下的公式推导,得到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其次,根据Chapman理论中涉及到的13个参数来表示Schoenberg的弱度参数,重新建立精确Zeoppritz方程,得到界面处反射纵波、反射快横波和反射慢横波数值解。利用Chapman等效模型理论求解的胡克系数矩阵,在0-100Hz内的剪切弱度可认为是一个常实数,而法相弱度表现出明显的频散特性。根据品质因子随着方位角和入射角变化规律,快横波衰减最快,纵波最慢。对于垂直裂隙,方位角无论为何值,快横波的频散现象可以忽略,对于对称轴面(包含裂隙对称轴的垂直平面),即方位角为0°时,快横波系数恒为0,而对于纵波和慢横波频散最明显;当裂隙为倾斜裂隙时,纵波、快横波和慢横波的反射系数频散现象明显增强,若增加上下层介质裂隙走向不同的条件,快横波反射系数频散得到增强,而纵波和慢横波反射系数频散被削弱。地震波反射系数并非随着频率增加而变大或者减小,其变化规律与频率关系是很难确定的。然后,以反射纵波和透射纵波系数为例,用弱度参数来化简Zeoppritz方程,求取纵波方位AVO近似公式。当弱度参数为实数时,地震波所在的传播介质为弹性介质,当弱度参数为虚数时,表示地震波所在的传播介质为粘弹性介质。由于在常规地震勘探中,将不同粒径级别的裂隙统一处理,所以选取了Hudson等效模型理论而非Chapman理论来计算弱度参数。根据纵波方位AVO近似公式,对纵波反射系数属性体—截距、梯度和曲率在0-100Hz频散特性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在频率0-20Hz范围内时,属性体频散现象最明显;若利用属性体的数值来进行研究,截距在极化角90°附近数值明显,梯度在极化角45°附近数值最大,在极化角在0°附近曲率数值最大;利用属性体变化率时,极化角在0°附近截距变化率最大,在70°-90°之间变化不大,极化角在90°时曲率变化最大,而在0-30°范围内变化不大,对于梯度在极化角0°和90°附近都有很明显的变化;倾斜裂隙对AVO的截距和曲率体产生的扰动量介于垂直裂隙产生的扰动量和水平裂隙产生的扰动量之间,而裂隙倾角接近45°时对AVO的梯度影响最大。再有,利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纵波方位AVO近似公式,以HTI介质为例,由于各向异性的弱度参数对AVO反射系数产生的扰动量远弱于骨架参数产生的反射系数,故而对各向异性的弱度参数反演采用两步骤:首先不考虑弱度参数影响,反演出骨架参数,然后利用反射系数方位上的差异来反演出弱度参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利用方位各向异性消除反演矩阵的病态特征。由于贝叶斯算法收敛性,对初始模型参数依赖性不强,故而采用贝叶斯原理反演方法,首先反演出纵横波阻抗、密度,最后在反演出弱度参数等信息,这样就可以利用切向弱度与法相弱度之比来区分裂隙填充物为气体和液体。反演结果中的纵波反射率、横波反射率以及剪切弱度与理论值相比较可靠,而密度和法相弱度相对较差。最后,在推导出的单组裂隙基础上,利用Hudson等效模型理论,认为不同组裂隙之间互不影响,即等效的胡克系数矩阵是不同组裂隙产生的扰动量的线性相加,推导出了多组裂隙的速度、偏振公式是不同组裂隙参数的线性组合的表达式,故而可以推断出纵波方位AVO的近似公式的表达式也是不同裂隙参数的线性表达式,为研究不同裂隙参数对方位AVO近似公式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从多组裂隙方位AVO近似公式中可以清晰看出次生裂隙和主控裂隙分别能对反射系数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上述研究内容外,还额外补充了TTI介质中求取胡克系数矩阵的不同等效模型理论、地震波在粘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近似速度公式、衰减规律、偏振近似公式等表达式。在第3.3节给出倾斜界面上转换波的转换点计算公式,当视倾角越大,转换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变化范围越大;随着界面深度的增加,转换点在界面上投影趋于稳定。无论是弹性介质还是粘弹性介质,在不知地下介质任何信息时,通过反射系数的AVO曲线在方位上的变化规律能够识别出裂隙的走向和倾向。
其他文献
我国草原区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开采扰动指的是开采活动对生态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变化。开采扰动会直接影响地表的土壤、植被等,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水资源、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然而,当前缺乏草原矿区开采扰动识别及其变化过程分析的研究,不能定量地获取开采扰动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且难以评估采后的复垦状况,不利
鉴于煤炭形成与开发利用过程中氮会转移到油气、粘土矿物和大气氮氧化物中,对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控制机理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估算不同地区燃煤对大气氮氧化物的贡献率,还可以丰富和拓展煤地球化学以及氮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在选定可靠氮同位素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煤化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数据,厘清了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的控制机理,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对比研究发现,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和优化参
针对国内大采高工作面普遍存在的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压垮等一系列围岩控制难题,论文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0个不同赋存条件的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从围岩控制角度研究了大采高由于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倾角、埋深、构造、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尺度效应。论文形成如下认识:在采高尺度上,研究得出煤体强度随采高增加呈对数曲线下降趋势,进一步分
煤炭作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由于环保、能源枯竭以及成本等因素开始逐步被多样化的能源结构所替代,但因其利用模式简单,仍占据我国一半以上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我国煤炭经历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随着整体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调整,其产量仍居高位。煤炭的规模化机械开采,给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压力,是煤炭作为低成本能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煤炭特殊的赋存条件,现有大规模开采工艺不可避免地
果树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且功能较多的作物,是高效农业的典范。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果园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增,但由于果树的需水量较大,导致灌溉用水量急剧增多,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精确地掌握果园蒸散信息,进而采取合理高效的灌溉策略对果园管理者及水资源规划者均至关重要。本论文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South San Joaquin Valley地区的杏仁果园和开心果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
随着煤矿逐渐进入深部开采,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复合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将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作为切入点,以现有的研究中很少关注到的含瓦斯煤岩组合体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损伤与煤中瓦斯渗流耦合失稳诱发复
本论文着重研究复杂环境下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拆除原理及关键技术问题。对于超高烟囱的爆破拆除国内外多采用单向倾倒爆破、反向折叠爆破、分段分次爆破等技术方式,但在复杂环境下受周围环境及超高烟囱本身结构因素的影响,常规的爆破技术不能满足条件要求。多年以来复杂环境下200m以上超高烟囱折叠爆破拆除已有几个成功案例,但均采取反向折叠设计,上下切口延时间隔选择众说纷纭,偶尔也有由于切口延时不当或切口形成后的烟
煤系地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特征,工程岩体层理、裂隙、软弱夹层等结构面发育,其中层状复合顶板巷道所占比重较大。复合顶板巷道作为一类复杂困难巷道,其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一直是巷道支护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岩体的工程响应与浅部相比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对于深部大断面复合顶板煤巷而言,其稳定性控制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本文以赵庄矿深部大断面复合顶板煤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
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长期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近年来全国经济结构性的失衡也给煤炭开采利用造成重大冲击,新形势下寻找更加科学、高效、节能的煤炭生产方法尤为重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而矿井通风机的高效运行是矿井通风条件的基础。扩散器在矿井通风机的高效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对主要通风机的扩散器及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不仅是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而且也是保证
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开发与开采强度日益提高,而煤炭资源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煤炭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多数矿井煤层开采方式逐渐由传统“跳采”向“接续回采”转变,引起工作面接续紧张,矿压显现强烈;此时,接续工作面能否实现“安全、高效”回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面间区段煤柱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多种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