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着重研究复杂环境下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拆除原理及关键技术问题。对于超高烟囱的爆破拆除国内外多采用单向倾倒爆破、反向折叠爆破、分段分次爆破等技术方式,但在复杂环境下受周围环境及超高烟囱本身结构因素的影响,常规的爆破技术不能满足条件要求。多年以来复杂环境下200m以上超高烟囱折叠爆破拆除已有几个成功案例,但均采取反向折叠设计,上下切口延时间隔选择众说纷纭,偶尔也有由于切口延时不当或切口形成后的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着重研究复杂环境下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拆除原理及关键技术问题。对于超高烟囱的爆破拆除国内外多采用单向倾倒爆破、反向折叠爆破、分段分次爆破等技术方式,但在复杂环境下受周围环境及超高烟囱本身结构因素的影响,常规的爆破技术不能满足条件要求。多年以来复杂环境下200m以上超高烟囱折叠爆破拆除已有几个成功案例,但均采取反向折叠设计,上下切口延时间隔选择众说纷纭,偶尔也有由于切口延时不当或切口形成后的烟囱后坐力等原因致使工程失败案例。而同向折叠爆破和在烟囱110m以上高度设置上部切口的工程暂无先例。随着爆破技术的发展,复杂环境下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将成为近几年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上下切口延迟时间的确定是爆破设计的难点,是爆破拆除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超高烟囱的同向折叠爆破技术对于弥补复杂环境下爆破拆除超高烟囱的设计与施工,为类似拆除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从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运动力学分析入手,在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中,通过爆堆长度的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爆堆长度的影响因素有缺口的位置、上部缺口闭合时下部烟囱底部的旋转角度,上部烟囱切口闭合时筒体的质心速度、切口闭合时上部烟囱自由落体至落地的时间,在上部缺口位置确定后,上部烟囱的落地时间主要与上部和下部烟囱运动的角度相关。因此在缺口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同向折叠倒塌烟囱爆堆的长度关键因素在于上下部烟囱爆破的时差。若两者时差过长,极限状态是烟囱分两次起爆,爆堆长度是上下部烟囱高度的较大值;若两者时差过短,极限情况是上下部烟囱同时起爆,爆堆长度为整个烟囱的高度。研究上部爆破切口闭合阶段烟囱倾倒的运动规律和闭合后烟囱的运动规律,以及烟囱切口位置支撑体破坏的力学条件,改变工程中多数采用经验公式或估算的现状,完善烟囱倒塌机理研究。重点通过建立烟囱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采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中的动力分析模块选择和定义单元类型、选取材料模型、建立模型、设定接触、约束、荷载和初始条件的等。根据客观条件和研究人员的主观认识。在模型基础上,获得在一定条件下烟囱不稳定、坍塌、崩解和破碎的过程,从而证明了倒塌方案的可行性、预测爆堆形态并校核塌落振动等不利影响,最终优化相应的爆破设计参数。在烟囱结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中,爆破切口形成后,结构的倒塌是靠重力作用实现的,当结构形成一定的倾覆力矩后,支撑部位失效破坏,混凝土单元被直接删除。由于支撑部位混凝土单元的失效,结构会发生瞬间的下坐和后坐,铰链结构与剪切结构共同作用,此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大偏心受压状态下,混凝土单元失效,结构的瞬时冲击速度与结构单元尺寸的平方根成正比。在烟囱倒塌过程中,结构单元尺寸效应的累加作用,各个部分会相互碰撞发生破坏,对爆堆形态产生影响。对超高烟囱的同向折叠爆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的上、下时间间隔倒塌过程,确定出上、下爆破切口的合理延时间隔时间为3s。通过对超高烟囱的同向折叠运动力学原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上下间隔时间,结合唐山西郊热电厂210m钢筋混凝土超高烟囱实例,在+110m处设置上部切口,下部切口设置在下部+0.3m处,并且通过利用上下切口 3s的延时行同向折叠爆破拆除,形成了超高烟囱同向折叠爆破拆除的成功案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爆破效果分析对比,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今后类似的复杂环境下超高烟囱采用同向折叠爆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例参考。
其他文献
断层是煤矿采掘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也是目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容易诱发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开采地质条件之一。煤岩体中断层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井下的正常回采作业,尤其是落差较大的断层时,会使得原有的井巷布置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另行开拓,机电设备也不得不进行搬迁,在需要额外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极大地拖慢了采掘进度。另一方面,煤层中断裂构造的存在也极容易造成局部的煤岩结构力学特性、瓦斯赋
煤炭开采会引起覆岩破断移动、应力重新分布、地下水及瓦斯沿裂隙场运移、地表沉陷等。目前我国矿山开采沉陷预测最常用的是概率积分法。但概率积分法对岩层移动的力学机理解释存在不足,对岩层内部的移动规律解释不明晰,没有将地表沉陷与工作面顶板破断运动建立起统一的联系。为了揭示采动覆岩破断移动机理,对采动岩层控制、瓦斯抽采、地下水运移和优化开采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采用相似模拟、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验证
切顶卸压自成巷开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煤柱开采方法,其利用矿山压力和顶板岩石碎胀特性实现自动成巷。该方法形成的顺槽巷道一帮为实体煤帮,一帮为破碎岩石构成的碎石帮。由于碎石是典型的离散介质,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能差,易导致碎石帮发生轴向压缩大变形和侧向臌胀变形。本论文结合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对碎石帮承载主体-破碎岩石轴向压实、蠕变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碎石帮轴向承压变形宏
盐岩具有良好的蠕变特性,在其蠕变过程中由于晶界迁移使得渗透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些特点使得盐岩被认为是长期地下能源储存和核废料封存的理想储库围岩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对深部盐矿进行水溶开采形成地下空间,施工较为方便快捷,是国际上首选的能源储备方式。用作石油储备以及CO2封存的盐岩地下储库一般使用周期较长,特别是用来处置高放废物时,针对核元素半衰期长的特点,储库设计必须考虑长期力学行为。因此,着眼于深
我国草原区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开采扰动指的是开采活动对生态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变化。开采扰动会直接影响地表的土壤、植被等,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水资源、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然而,当前缺乏草原矿区开采扰动识别及其变化过程分析的研究,不能定量地获取开采扰动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且难以评估采后的复垦状况,不利
鉴于煤炭形成与开发利用过程中氮会转移到油气、粘土矿物和大气氮氧化物中,对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控制机理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估算不同地区燃煤对大气氮氧化物的贡献率,还可以丰富和拓展煤地球化学以及氮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在选定可靠氮同位素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煤化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数据,厘清了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的控制机理,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对比研究发现,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和优化参
针对国内大采高工作面普遍存在的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压垮等一系列围岩控制难题,论文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0个不同赋存条件的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从围岩控制角度研究了大采高由于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倾角、埋深、构造、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尺度效应。论文形成如下认识:在采高尺度上,研究得出煤体强度随采高增加呈对数曲线下降趋势,进一步分
煤炭作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由于环保、能源枯竭以及成本等因素开始逐步被多样化的能源结构所替代,但因其利用模式简单,仍占据我国一半以上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我国煤炭经历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随着整体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调整,其产量仍居高位。煤炭的规模化机械开采,给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压力,是煤炭作为低成本能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煤炭特殊的赋存条件,现有大规模开采工艺不可避免地
果树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且功能较多的作物,是高效农业的典范。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果园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增,但由于果树的需水量较大,导致灌溉用水量急剧增多,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精确地掌握果园蒸散信息,进而采取合理高效的灌溉策略对果园管理者及水资源规划者均至关重要。本论文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South San Joaquin Valley地区的杏仁果园和开心果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
随着煤矿逐渐进入深部开采,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复合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将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作为切入点,以现有的研究中很少关注到的含瓦斯煤岩组合体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损伤与煤中瓦斯渗流耦合失稳诱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