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33的抗肿瘤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应用潜能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白细胞介素-33(Interlukin-33,IL-33)属于IL-1家族成员,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中,IL-33被发现具有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清除感染细胞的作用。在肿瘤免疫应答中,IL-33在某些肿瘤中通过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及CTL细胞的功能,激发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肿瘤疫苗是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但目前缺乏显著临床疗效,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肿瘤系统和局部免疫抑制机制的建立,限制了疫苗诱导抗肿瘤效应细胞产生及其抗瘤能力发挥。化疗是临床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化疗药物除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CD)而激发抗肿瘤免疫。以IL-33的免疫调控作用联合疫苗或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ICD激发抗肿瘤效应细胞产生,可能获得协同效应,实现更强的肿瘤干预。[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TC-1肿瘤模型探讨外源性给予IL-33对小鼠抗肿瘤免疫的影响,并考察重组IL-33与化疗药物及肿瘤抗原特异HPV 16治疗性疫苗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应,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首先,在C57BL/6小鼠TC-1移植肿瘤模型中考察肿瘤生长不同阶段外源性给予重组IL-33对肿瘤生长及免疫应答的影响;然后,建立肿瘤直径为5-6 mm的荷瘤小鼠,经瘤内注射不同浓度的四种化疗药物,考察肿瘤生长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及死亡率,筛选出合适的化疗药物及其工作浓度,同时,在体外以不同化疗药处理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原性死亡(ICD)的情况。最后,以治疗性免疫策略在肿瘤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进行外源性IL-33分别与化疗药物瘤内注射以及呈递HPV16 E7肽表位的重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HBcAg/E749-57 VLPs)的联合干预。[结果]重组IL-33在肿瘤移植早期的干预对小鼠TC-1肿瘤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当肿瘤直径达2-3mm和5-6mm后IL-33干预作用减弱。当肿瘤长到5-6mm时,小鼠瘤内注射四种不同的化疗药物,结果显示化疗药奥沙利铂(OXA)显著抑制TC-1肿瘤生长,且对小鼠安全;在体外以OXA处理TC-1肿瘤细胞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且有效诱导ICD关键分子钙网蛋白(CRT)的膜转运。在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性干预中,外源性IL-33与OXA瘤内注射联合干预较单独干预显著抑制了肿瘤细胞生长、激发了较强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Th1型细胞免疫应答、显著抑制了 MDSC细胞的产生,联合干预更显著促进了 CTLs细胞在肿瘤中的浸润。此外,外源性IL-33与治疗性HPV疫苗联合干预,较之单独干预显示出更显著、持久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同时激发了更强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Th1细胞免疫应答,并显著抑制MDSC和Treg细胞的产生。虽然单独IL-33干预会增强MDSC细胞的肿瘤浸润,但在与HPV治疗性疫苗联合干预中未促进MDSC的聚集。[结论]外源性IL-33单独干预TC-1肿瘤模型可有效调控肿瘤免疫应答、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对化疗药物或治疗性HPV疫苗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协调作用,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取树脂、洗涤剂、除草剂、医药等。工业生产中苯酚主要是由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该方法制取苯酚收率低,能耗高,且受丙酮市场的约束。苯一步
<纳兰君墓志铭>是研究纳兰性德最具权威的重要史料.公诸于世最早的是<通志堂集>(简称<通本>、<集本>).1970年后陆续刊出<拓本>、<抄本>等.<拓本>文字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本文列
对于不等式证明方法很多,利用微积分的知识来证明不失为一个简单易掌握的方法.
介绍我段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成功地修复了钢筋混凝土梁大面积重度损伤的镇江老虎山公铁立交桥.通过修复后的试验、检测与检定和多年的使用,均表明修复效果良好.
省级科研课题“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亟需开设朗读教学课”,是在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优化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课程
离婚纠纷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认为案件难度低,适用于新入职审判员练手的初级案由。然而离婚案件在每年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占比较大,妥善处理每起到法院提起诉讼的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