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权实现路径研究——以“高考移民”现象为切入点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移民”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移民”考生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规避者的角色而饱受争议。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环节中如何规制“移民”考生,也一直是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招考单位“费思量”的问题。一般认为,“高考移民”是高等教育的招生与管理工作一个必须革除的“毒瘤”。但“高考移民”现象背后所隐藏着深层次的教育平等权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是探求“高考移民”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制度成因,并找寻到制度化的解决路径。  具体而言,本文正文共分为四章,每一章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教育平等权及其价值功效。在这一章中,本文首先对教育平等权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并认为教育平等权按照罗尔斯《正义论》中对于正义原则的论述应该被分为“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重在考生的同等对待,第二种情况重在对弱势考生的倾斜保护。其次,本文从社会心理安抚、“分配正义”的实现与人权保障三个层面对教育平等权的价值功能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是“高考移民”事件中教育平等权缺失的具体表现。在这一章,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育平等权在“高考移民”事件中的缺失表现。首先,“高考移民”所直观反映的是高考招录名额配置比例过低地区考生的教育平等权保障不足问题;其次,“移民”考生之间挤占了“移入”地区的考生之竞争机会,侵犯了他们对于竞争机会的信赖利益;最后,“移民”考生自身也因为巨大人力、物力成本的投入和潜在的被发现风险而为教育平等权实现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第三章是“高考移民”现象的制度成因分析。本文认为引发“高考移民”问题的制度性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我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与社会资源分配制度相联动的社会管理模式,限制了考生的自由选择权;其次,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分配不均,造成了考生竞争环境的区域化差异;再次,人才晋升机制的单一化,加重了高考的社会价值承载能力。  第四章是“高考移民”现象下教育平等权的实现路径问题。在这一章,本文认为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应该从教育资源的倾斜性配置、高等院校招考制度的改进、严格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尝试教育平等权保障的司法审查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其他文献
大陆证券市场引进国际板制度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于国际板的上市方式是采用直接发行股票上市的模式,还是采用中国存托凭证(CDR)的模式尚没有定论。大陆若通过存托
本文以法律实行状况为大框架,旨在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立法目的,但法律实行是一个宏大的议题,必须结合实际的事例才能不致于过于庞大和空洞。因此本文选取《国有土地上房屋
基于男女双方生理结构的不同以及生育行为相互配合的生物学基础,夫妻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生育权冲突,如何妥善解决夫妻之间的生育权冲突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作为参考,更
由于化石能源天然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开采使用,导致“能源危机”的步伐日益加快。与此同时,长期过分依赖以及不合理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气候
随着全球投资活动的迅猛发展,双边投资条约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末,全球双边投资协定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国际投资活动最有力的国际法措施。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