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是管理当局通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故意编制和发布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歪曲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诱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违法行为。上市公司屡禁不止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和广大员工带来灾难性的财富损失,而且直接动摇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信心。目前,如何甄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关联方通过非公平关联交易占有上市公司的利益,使得非公平关联交易成为控制方公司掠夺子公司资源与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转移利润、逃避税收以及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而来,大股东控制及国有股比重很高的特殊股权结构,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也成为非公允关联交易频发的重要制度原因。因此,如何保证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完善和强化关联交易制度约束,提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意义重大。本文想通过对关联方交易与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关联方交易现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探索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其发生的关联方交易有什么特征,哪些类型的关联方交易最有可能造成财务报告舞弊,进而为准则的进一步实施及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