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实证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旅游是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形成,并随之不断推进而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由最初的资源导向阶段过渡到了市场产品导向阶段,并且最终将与其他类型的旅游形式一样,发展到形象驱动阶段。在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理论中,旅游感知形象是影响潜在旅游者做出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者选择目的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分析统一起来,将国外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理论应用到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的研究当中来,对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游客感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测量旅游者对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评价,了解旅游者感知众多具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因素的实际情况,发现其感知行为特点,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营销提供借鉴。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游客的问卷调查,对回收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得到如下结论:   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游客以4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游客绝大多数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政治面貌以团员和党员居多。对游客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旅游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是影视剧《恰同学少年》的宣传。   游客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旅游动机基本上可以归为以下六类:敬仰先烈、社会交往、调节身心、从众动机、体验动机和求知动机。   游客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由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组成,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又共同组成游客对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的总体形象。其中认知形象基本上可以归为以下六类:接待设施服务形象、游览设施服务形象、景观环境\影视资源形象、红色\历史资源形象、游览氛围形象和名人\教育资源形象。游客对景区认知形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待设施服务形象、景观环境\影视资源形象和名人\教育资源形象上。   此外,以湖南第一师范旅游景区为例,来访游客对红色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评价会影响其对目的地情感形象的评价,对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评价会影响其对目的地总体形象的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4在胃癌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胃癌患者528例,将总RNA抽提出来并对其纯度进行测定,RNA逆转录将cDNA获取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却长期以来受到电费收缴难度高这种问题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自改革开放后期,扶贫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精准扶贫更是成为扶贫项目的关键.在当前多家全力提倡精准扶贫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团队效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管理研究的课题。团队的高效运作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采用精神的和物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整体的和个别的多种手段综合进行,以取得较好的合力效应.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对象特点,确定应主要运用哪
期刊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由此可能导致的利益冲突问题,使得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成为可能。由于这类问题的存在性,独立审计的鉴证职能始终具有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