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我国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从2010年起也开始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管力度,将内部控制放在与财务报告同等位置对待,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指引和准则,然而这些政策在对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提升上有些失效。在此背景下,开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显得尤为必要。论文以此为着手点开展规范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与模型。首先,在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过往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了定义,揭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原理。其次,在评价体系与模型方面,在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将主观赋权的G1模型和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相结合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CR模型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效率值评价。再次,在实证研究方面,选取了200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2至2014年度的数据进行模型模拟。通过实证结果得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综合得分越高的公司,其内部控制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效率越高等结论。最后,在对策建议方面,针对模拟结果从监管部门、公司内部治理、投资者投资行为三个角度提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对策建议。论文的创新点有:(1)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2)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要素与目标相结合,构建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模型,即:运用G1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给指标赋权重及计算评价结果,并运用DEA模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