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存在一定问题,提升其课堂提问有效性十分必要,也值得研究和探讨。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中学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课堂提问问题多样,有效性不很高,主要表现为:设计问题时目的不明确、提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层次感不强、提问方式单一、教师提问过多、不留时间给学生质疑、反馈不到位等。中学教师课堂提问不同维度有效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和“问题回答和反馈”。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和任教科目的教师,其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同。究其原因,主要和中学教师的父母型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低、对提问认知有偏差、提问理论素养不够、对提问反思不够、师生关系不融洽、课堂氛围不和谐有关,也与学生课堂提问参与度低、学校教学培训弱有关。改变中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现状、提升其课堂提问有效性应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包括正视提问价值、培养提问兴趣、增强提问能力。第二,提升提问操作技能。在问题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提问目的、所教科目特点、班集体整体特点、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问题的类型、数量、难度等。在问题提出阶段,教师需把握提问节奏、提问表达、提问对象、提问方式和第一等候时。在问题回答与反馈阶段,教师需控制答题时间、处理学生突发情况以及关注其他学生的倾听。同时,教师还需端正反馈态度、注意处理学生答题的方式和有效运用反馈技术。第三,勤于反思,包括日记反思、对话反思和行动研究反思。第四,增进师生关系,包括提高教师人际知觉、善于移情、和谐交流。第五,改善课堂氛围,包括建立有序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愉悦度。第六,提高学生课堂提问参与度,包括教师需去“自我中心化”、拓宽学生参与的广度、增加学生提问的深度。第七,学校改进课堂提问培训,包括明确培训要素、改进培训方法和注重培训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