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解决大多数植物病害最简易快速的措施依然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引起的环境问题愈发值得关注。为实现我国农药减施增效,以我国主要植物病害为防治对象,筛选具有杀菌防病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和次生代谢产物,并以拮抗微生物或活性代谢产物为有效成分创制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菌剂是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通过采集全国不同地区果园的土壤样品,以22种病原菌为靶标,包括常见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梨腐烂病菌、梨黑斑病菌等,以及常见病害的致病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条斑致病菌等,利用传统的筛菌方法,初筛得到157株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16S rDNA鉴定了 30株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这些生防菌株都具有被挖掘的潜力。其中,GM-7、GM-8被鉴定为溶杆菌(Lysobacter),溶杆菌属细菌属于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因其可产生大量胞外酶及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并且环境友好,是一种新型的有待开发的生防细菌。将这两株溶杆菌与其他四种典型溶杆菌,包括产酶溶杆菌(L.enzymogenes)OH11、抗生素溶杆菌(L.antbiocus)OH13、胶状溶杆菌(L1.gummosus)OH17、变棕溶杆菌(L.brunescens)OH23,在胞外酶、蹭动性、拮抗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上述四种典型溶杆菌一致,GM-7、GM-8都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此外,GM-7、GM-8表现出与产酶溶杆菌OH11相似的蹭动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卵菌活性。通过质谱分析发现,GM-7的主要活性物质为HSAF(heat-stable antifungal factor,dihydromaltophilin),GM-8 产生少量 HSAF 及其类似物 ATB(Alteramide B)。HSAF和ATB已被报道来自产酶溶杆菌OHl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并且作用机制独特,具有被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因此,为进一步研究HSAF的开发价值,我们进行了 HSAF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使用HSAF与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广泛的药剂多菌灵做比较,发现20 μg/mL HSAF的防治效果与50%多菌灵相似,40μg/mL HSAF比50%多菌灵效果更好。依托国家梨产业体系,在各试验站开展了 HSAF生防制剂田间防治梨树病害的试验。结果显示,HSAF水剂对梨炭疽病防效在90%以上,效果和代森锰锌相当;HSAF水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和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的效果相当,均在80%以上;HSAF凝胶剂对梨腐烂病的病疤治愈率在84.27%-95.12%之间,均高于80%,且优于腐殖酸铜水剂、石硫合剂等常用药剂。这些结果都表明HSAF具有被开发为植物病害生防制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