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数量逐年增加,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及再利用问题亟待解决。无土栽培是现代化农业兴起的主要模式,将农业废弃物发酵成无土栽培基质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而且降低了基质栽培的成本。本文以杏鲍菇菇渣废弃物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C/N比(25:1、30:1和35:1)和不同氮源(牛粪、鸡粪和尿素)试验组合,测定分析不同发酵阶段菇渣的发酵温度、积温、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大小孔隙比、EC值及pH值,旨在确定菇渣转化为栽培基质适宜的发酵条件;并以菇渣或玉米秸秆与禽畜粪便的发酵物作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体积的蛭石、珍珠岩配制成复合基质,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金棚1号”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黄瓜和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探讨玉米秸秆和菇渣废弃物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旨在筛选替代草炭作为有机生态型育苗基质的有机基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菇渣作为无土栽培基质适宜采用的发酵初始条件:宜采用初始C/N比为30:1、氮源为鸡粪+尿素或者牛粪+尿素为组合进行发酵。以每100kg菇渣堆体中加入21.12kg牛粪+0.47kg尿素或12.28kg鸡粪+0.47kg尿素和EM菌剂4kg,发酵堆体的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有利于发酵堆体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温,缩短菇渣发酵腐熟的时间,在70 d时发酵腐熟完成。2.C/N比和氮源对菇渣发酵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两因素试验方差分析,C/N比和氮源对菇渣发酵有效积温的影响均极为显著,其中,初始C/N比为30:1,氮源为牛粪+尿素、鸡粪+尿素的处理,积温分别达到1900.94℃、1876.43℃和1916.98℃,发酵菇渣C/N比的变化既不受单因素(C/N、氮源)的影响,也不受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C/N比对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大小孔隙比、pH值、EC值及积温的变化的影响均极显著。C/N比为30:1的处理持水孔隙度达到84%,且其容重、孔隙度在发酵第70 d开始均趋于稳定,有利于菇渣的腐熟;氮源对容重、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大小孔隙比、pH值、EC值变化的影响均极显著,氮源为牛粪+尿素和氮源为鸡粪+尿素处理的容重、持水孔隙度、pH值以及EC值在发酵第70 d开始趋于稳定。3.黄瓜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发酵菇渣:蛭石=1:3、发酵菇渣:蛭石=1:2和发酵玉米秸秆:蛭石: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对不同苗龄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优,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黄瓜幼苗基质。4.番茄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发酵菇渣:蛭石=1:3和发酵菇渣:蛭石: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不同苗龄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优,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番茄幼苗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