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内,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风云巨变的经济风暴中却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活动,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创新已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家也号召要加强高新区建设,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发挥高新区的总部经济作用。 首先,通过对高新区、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的文献梳理,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创新理论研究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创新视角下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非常欠缺,从而提出创新视角下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内涵、空间布局与结构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概括出区域环境、要素集聚、创新、组织学习是国家高新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创新是核心要素,国家高新区再通过园区经济增长影响园区外部的母城经济增长。然后,从创新视角具体分析国家高新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为内外驱动、影响过程和影响效果三个方面。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开放环境、基础设施等不同外部环境力量以及资本集聚、企业集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等园区内部要素对创新发挥了驱动作用,影响过程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类型,直接影响体现为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间接影响体现为创新通过组织学习和园区经济增长间接影响母城经济增长。还有,对创新、区域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区域环境、各种类型的要素集聚、组织学习、园区经济增长各个变量进行度量,并设计了国家高新区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最后,结合因子分析、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国家高新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国家高新区创新各项指标在区域间的发展具有较大差距。北京中关村、郑州、成都、天津、上海张江、石家庄、南京、杭州、鞍山等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榆林、鹰潭、延吉、临沂、江门、西宁、营口、渭南、本溪等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相对最低,创新水平较高的和创新水平较低的国家高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西北部地区和华北、东南部地区的差距明显。创新水平呈现出从华北→华中→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地区逐渐降低的区域梯度转移特征。 第二,在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中通过多元共线性和异方差性检验以后,国家高新区科技活动人员占年末从业人员的比(EI1)、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EI2)、企业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EI3)、在孵企业批准知识产权数(EI4)四个指标都对园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国家高新区企业人均技术收入(EI5)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创新综合因子得分(EI)对园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认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三,通过对区域环境调节效应的分析,认为经济环境对创新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创新对于园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因为优良的区域经济环境而增强;政治环境的调节作用较显著,良好的政治环境下更有利于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开放环境也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良好的开放环境下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也较大;文化环境调节效应不够显著,但是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会随着区域内人口的文化程度提高而增强;基础设施调节效应通过显著性检验,基础设施更好的国家高新区更有利于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第四,要素集聚调节效应的分析主要分为资本集聚、企业集聚、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四个方面,其中资本集聚、企业集聚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都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人才集聚度和产业集聚度更大的国家高新区较集聚度更低的国家高新区更有利于发挥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认为我国高新区资本集聚和企业集聚还没有达到最大规模,资本集聚和企业集聚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和园区经济增加。人才集聚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为创新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产业集聚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效应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和园区经济增长。 第五,中介效应体现为组织学习在创新影响园区经济增长中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对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分析,认为组织学习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影响园区经济增长中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创新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创新影响园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创新影响组织学习进而影响园区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国家高新区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是创新影响园区经济,园区经济进而影响母城经济增长,也就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对母城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园区经济增长发挥主要作用,创新使国家高新区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极,国家高新区对母城经济增长影响要通过园区经济增长来发挥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