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收入陷阱”首次被提出是在2007年,提出者为世界银行,它的基本意思为:在一国(经济体)的人均GDP成功跨过低水平之后,即面临着如何有效从低收入阶层迈向高收入阶层(标志为一万美元),但是因为该国(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源自外部力量和因素,其内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国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环境被污染,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等),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人均GDP停留在四千到五千美元附近),很难发展成为真正的具有高收入水平的国家。我国2015年GDP总额约为67.66万亿(人民币),当年的人均GDP约为5.15万元人民币,若按国际既定标准,我国已经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对于我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缩小贫富差距,避免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成功步入高收入国家行的关键在于我国是否能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基于此,本文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基于收入分配视角,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为题,着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是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使用的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国内外文献综述,比如国内外学者对中等收入分配陷阱的相关阐释、以及不同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的阐述,期间也提出了作者本人的相关简要述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的经济新常态进行理论阐释,包括经济新常态的定义和特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当前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着那些机遇和挑战;第四部分对收入分配和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梳理;第五部分是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使得一国最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问题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将落入中等收入国家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对成功国家的经验加以分析,同时给我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参考;第七部分是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成因,最后是调节收入分配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合理化建议及路径。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有:丰富了对“新常态”以及新常态下“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阐释;通过建立模型以及实证分析法来探究影响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因素;总结分析国际上调整收入分配方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宝贵经验;并指出了在新常态背景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体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