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为了探讨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术前双眼遮盖和体位控制是否会减少视网膜下积液的体积以及对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探讨影响双眼遮盖减少视网膜下积液的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探究视网膜下积液的减少对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割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手术患者197例197眼,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100眼,对照组97例97眼,实验组术前给予患者约12h双眼遮盖并使裂孔保持最低位,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眼轴、术前视力、晶状体状态、裂孔的数目和位置、PVR分级、视网膜脱离范围、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有无脉络膜脱离等。由两名主治医师通过直接眼底镜及间接眼底镜对遮盖前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减少与否进行对比和判断,结合B超定量方法测量视网膜下积液减少的情况。根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记录每个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情况,并随访术后视网膜复位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共97例97眼,其中有4例4眼(4.12%)视网膜下积液减少,实验组共100例100眼,其中有38例38眼(38.00%)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行巩膜扣带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27例27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31例31眼)者在术中有无放液操作、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者(11例11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者(31例31眼)在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与未减少者之间在PVR分级和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和PVC分级较轻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双眼遮盖及保持体位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对于PVR分级较轻以及年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更为有效。对于行巩膜扣带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进行双眼遮盖配合体位的控制能够使手术持续时间缩短,减少术中放液操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也较佳。对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的双眼遮盖配合体位控制未观察到对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