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减挂钩项目从实施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增减挂钩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农户参与程度低、农户权益受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政策预期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让农户有效的参与到增减挂钩项目当中来,有利于农户更全面地了解增减挂钩政策,也有利于农户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优化土地利用配置效率,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研究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参与意愿、参与程度及影响因素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的三个社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户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基本情况做了基础分析。然后,运用Logistic模型对增减挂钩区域农户的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如下: (1)增减挂钩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不到位。被调研区域,对增减挂钩政策了解程度了解一点的农户达到71.67%,农户了解增减挂钩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村干部和村公告,还有较多的农户是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之后才知道,仅有33.33%的农户表示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在政策宣传方面,有45.83%的农户认为增减挂钩政策宣传不到位。有85%的农户对增减挂钩项目持认同态度。说明农户对增减挂钩政策认识不深入,了解信息的渠道有限,增减挂钩项方面的信息有待进一步透明化。 (2)农户对增减挂钩项目的满意程度较高。被调研区域,有25%的农户对增减挂钩项目的满意程度是一般,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户对增减挂钩项目表示满意,有13.33%的农户对增减挂钩项目表示非常满意。 (3)农户参与增减挂钩的意愿比较强烈。调研区域内,调查的120户农户中,有78.33%农户表示愿意参与增减挂钩项目;有21.67%户农户表示不愿意参与增减挂钩项目,说明大部分农户表示愿意参与增减挂钩项目。 (4)农户参与增减挂钩的程度较低。调研区域,参与程度很低的农户的比例为19.17%;参与程度较低的农户的比例为27.50%;参与程度一般的农户的比例为25.83%,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户的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程度较高或很高的农户总共33户比例仅为27.50%。从项目的各个阶段来看,项目立项阶段,农户的参与程度为0.64,参与程度较高;规划设计阶段,农户的参与从程度为0.50,参与程度一般;施工阶段,农户的参与程度仅为0.37,处于较低水平;后期管护阶段,农户的参与程度为0.62,参与程度较高。从各个阶段来看,施工阶段的参与程度较低。 (5)各个阶段意见征求及采纳情况通过数据显示较差。增减挂钩项目的立项阶段,权属变更征时,农户意见征求情况的比例仅为56.67%;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规划设计内容提出自己意见的有63.33%,而意见被采纳的农户仅有35%;在项目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的农户仅为35.83%,而针对施工问题提出意见被采纳的仅为26.67%;在后期管护阶段,将近一半的农户未参与到社区的后期管护上来。 (6)描述性分析表明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描述性分析来看,户主职业、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农户耕地面积、农户耕地块数、农产品价格满意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而户主职业、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农户耕地面积、农户耕地块数、农业收入比重、农产品价格满意程度对农户参与程度影响方向不固定。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干部对增减挂钩态度、周边地区其他创收机会、是否涉及权属调整、投工投劳是否有补贴、增减挂钩项目信息公开程度以及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工作程度的清晰情况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均有着正向的影响。户主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方向为负;户主年龄对农户参与程度影响方向为负。 (7)在计量分析部分,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周边地区其他创收机会、对已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满意程度、户主文化程度、农户耕地块数、宅基地面积变化情况。其中户主文化程度、周边地区其他创收机会、对已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满意程度以及宅基地面积变化情况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农户耕地块数对农户的参与意愿的影响方向为负。增减挂钩项目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是否成立了农户质量监督小组、农业收入比重、是否成立土地权属调整小组、是否涉及权属调整、农户参与增减挂钩项目权责的明确程度、本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干部对增减挂钩态度。农业收入比重、本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的参与程度的影响方向为负;剩下的影响因素对农户的参与程度的影响方向为正。 为提高增减挂钩项目中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增减挂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增减挂钩政策的认识;2、加强农户在施工阶段的参与,提高农户的满意度;3、完善增减挂钩区域配套设施,促进当地劳动力合理流动;4、政府引导,合理补偿,鼓励农户参与,加强法制建设;5、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