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图像的数字压缩与远程传输技术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信息网络的发展,雷达在军事领域及民用领域越来越普及,而雷达图像作为雷达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逐渐成为广大学者所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雷达图像的压缩与远程传输方面。雷达图像具有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的特点,而在雷达图像的压缩与远程传输中,由于远程传输网络中带宽的不稳定性,造成接收端雷达图像重建失败或恢复显示失真大,因此如何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下寻求合适的压缩算法与传输方式成为雷达图像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各种压缩算法、编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雷达图像中大部分区域都是背景信息的特殊性,本文采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压缩编码算法,依据传输网络中可用带宽条件,对感兴趣区域压缩算法进行改进,使雷达图像压缩后的码率自动适应网络的当前可用带宽,并将可用带宽作为影响因子构建码块的权重函数,将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码块与背景区域码块的码率进行合理分配,提高重建图像感兴趣区域的质量。其次,对于雷达图像的远程传输,研究分析了多链路聚合算法与多链路负载均衡算法。由于雷达图像远程传输中,通常所需传输带宽为1Mb/s,针对单个被覆线链路或是无线AP链路传输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多链路技术实现雷达图像的远程传输,将多个被覆线和无线AP链路结合起来,运用负载均衡算法,使传输的数据能均衡分配到各个链路上,综合利用各个链路的传输性能。最后,运用VC+十编程语言,在RTP传输协议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雷达图像的压缩与传输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的实现雷达图像的压缩与远程传输,并且根据网络中可用带宽的大小,自适应调整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的相对码流权重,使得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中,能够满足雷达图像中感兴趣区域具有更好的重建效果。综上,本文在研究了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压缩算法与基于多链路负载均衡的远程传输算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在网络中带宽不稳定的条件下感兴趣区域压缩算法的优化,取得了使压缩码率大小与可用带宽大小相适应的成果,并且能够保证在低带宽条件下雷达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高质量传输与重建,解决了雷达图像远程传输中重建失败或恢复显示失真大等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太阳能、风力和燃料电池为主要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成为今后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分布式发电具有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省投资、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多方面的优点。然而,分布式发电在并网运行时,为了保证电网的可靠运行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而孤岛效应问题就是分布式发电系统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
信息时代到来推动了通信事业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建设速度的不断深入,机房和高密度设备也越来越多,不同功率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损耗造成了机房内温度分布的不均匀,而传统采取
视觉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基于视频的运动人体行为分析的目的是在不需要人为干预或者尽量少加入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基于视频的运动人体检测、跟踪、识别人的独
我国的海上疆土非常的辽阔,海洋开发和海洋探测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海洋资料浮标的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的特点,在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灾害预报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感知并采集指定区域内的数据和信息,并传送给终端用户,实现人与物理世界之间的通信与信息交互。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能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业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应用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农业大棚种植作为现代化农业和精细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在我国已经
仿人机器人的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稳定行走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实现复杂灵活的运动仍然是机器人功能上的一个弱点,因此仍是当下仿人机器人研究
由于风力发电系统中速度传感器易受环境的影响,并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成为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
在机器人应用领域,许多人工难以胜任的恶劣环境下的操作通常都在夜间无光的情况下进行,机器人的夜间视野范围和场景识别能力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能力。在夜间模式下,
近年来,由于蜂拥控制算法在大规模机器人系统和多传感器网络等多智能体协调运动领域的广泛应用,蜂拥控制算法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蜂拥是指大量的参与个体通过局部有限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