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夫酵母JMU-MVP14是近年选育的一株具有工业化前景的虾青素高产菌株。本文建立了分析该菌株类胡萝卜素成分的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该菌株类胡萝卜素的成分特点和提取、浓缩、结晶及微胶囊化的技术工艺,并分析了法夫酵母JMU-MVP14类胡萝卜素在各工艺中种类及成分的差异。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用Nova-pac C18柱(3.9×150mm,4μm)进行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法夫酵母JMU-MVP14菌株类胡萝卜素成分,在柱温35℃、流动相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的条件下,采用混料实验优化得到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的比例为61:32:7;有机相的梯度为0-40min由60%上升至100%,40-45min由100%下降至60%,45-48min保持60%。优化后提高了虾青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分离度,虾青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检测限分别是0.05μg/mL、0.01μg/mL、0.37μg/mL,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RSD分别在0.39%-1.15%、0.86%-2.68%之间,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回收率分别在99%-103%、98%-103%之间,该HPLC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良好。用优化的HPLC方法对法夫酵母JMU-MVP14的类胡萝卜素成分进行分析,法夫酵母JMU-MVP14代谢产生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包括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等多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虾青素的含量最大。用乳酸对法夫酵母JMU-MVP14进行破壁,研究发现其破壁效果与二甲亚砜法差异不大,但是只用无水乙醇提取的效果较差。依次用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正己烷提取后,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达到了78.53%。不同破壁方式对同样浓度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影响较大,而提取溶剂对其影响较小。采用旋转蒸发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浓缩,温度和氧气对法夫酵母JMU-MVP14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具有重要影响,且对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的影响更显著,采用低温进行真空浓缩并在卸真空时充N2可以有效降低类胡萝卜素的损失率。水、乙醚和乙醇复合体系比单纯的乙醚体系更利于对类胡萝卜素浓缩物进行结晶。在水、乙醚和乙醇复合体系中得到的结晶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约为18.27%,其中的虾青素占总类胡萝卜素总量的87.20%。选择明胶和淀粉为壁材进行微胶囊,优化得到明胶和淀粉的比例为1:1,壁材和芯材比为1: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2.13。在进口温度190℃,出风温度60℃,进料速度360mL/h,热风流量5.1m3/min,雾化器压力0.4MPa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微胶囊效率为61.76%,产率为95.29%。本研究明确了法夫酵母JMU-MVP14的类胡萝卜素成分组成,建立了其类胡萝卜素提取、浓缩和微胶囊化工艺,为法夫酵母类胡萝卜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