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减温冲汤对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疼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子宫体积变化情况,探讨加减温冲汤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变化,了解它们与子宫腺肌病以及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并符合纳入标准、不在排除标准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非经期早晚口服加减温冲汤;对照组非经期早晚口服散结镇痛胶囊,一天3次,每次4粒。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血清CA125、IL-6、IL-8、IGF-I水平、VAS积分、痛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子宫体积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痛经积分、VA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在痛经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方面相比,加减温冲汤组总有效率为88.89%,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为69.23%,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子宫体积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组内比较,加减温冲汤组血清CA125、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温冲汤组血清IL-6、IGF-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CA125、IGF-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血清CA125、IL-8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IL-6、IGF-I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温冲汤能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中医证候,缩小子宫体积,且降低血清IL-8、CA125水平。在研究中发现治疗前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治疗后降低也不明显,提示血清IL-6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与治疗上作用有限,血清IGF-I水平在治疗前较高,提示其与子宫腺肌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加减温冲汤在降低血清IGF-I水平方面作用有限。通过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血清IL-6、IL-8、IGF-I、CA125水平与疼痛程度均无相关性。在3个月的治疗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古方今用,可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虚寒型痛经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