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户外营地活动一直备受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及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将其视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2008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将户外营地建设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成绩显著,日益为改善青少年身体状况提供一个多样化、趣味性的健身锻炼平台。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对个体的选择、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归因方式等方面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状况不容乐观,面对困境与挑战时缺乏自信心,做事缺乏主见。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形成的因素、发展的因素以及功能等方面;对于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研究集中在营地现状研究、项目效用研究、课程研究、营地的基础建设及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而将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与自我效能感结合的研究微乎其微。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为测量工具,以1186名参加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青少年为有效研究被试,首先对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青少年人口统计学变量在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参加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形式、投入度、参与次数、参与频率、活动天数、行程安排节奏以及教练指导水平7个因素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参加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青少年中男生居多,占总人数的63.20%,女生占36.80%;来自城市的青少年占85%,只有15%的青少年来自农村。2.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值要高于女生;城市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值要高于农村青少年;学习水平处于上游的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值要高于学习水平处于中游以及下游的青少年。3.研究结果显示,79.76%的青少年是主动参加到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中的,20.24%的青少年是被动参加。4.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形式、投入度、参与次数、参与频率、参加活动的天数以及户外体育营地活动的行程安排节奏、教练的指导水平分别对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总分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参与频率之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随着参与频率的增加,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增强。2.不同的参与次数之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保持适当的参与次数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至关重要,并不是参与次数越多越好。3.不同的参与天数之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随着活动天数的增加,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增强。4.不同的教练指导水平之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较高的教练指导水平对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