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病于青壮年,发病高峰出现在40‐6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1:3。2009年甲状腺癌全球发病率约为14.4/10万,其中中国发病率为6.56/10万,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有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其中,NKX2‐1基因作为甲状腺转录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已成为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NKX2‐1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为甲状腺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354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360例经检查无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选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均已匹配。采集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血液样本并应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应用MALDI-TOF-MS技术进行候选位点基因型的检测;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组的临床特征资料。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整理录入,SPSS19.0及SNPStat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4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男性107人(30.2%),女性247人(69.8%),男女比为1:2.3;其中,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42.70±9.39岁。2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Gender:χ2=0.246,P=0.620;Age:t=0.309,P=0.757)。两组SNPs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3rs944289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860,P=0.027;ORT/C=1.264(95%CI=1.026-1.557)),且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频数分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493, P=0.034;ORTT/CC-CT=1.474(95%CI=1.028-2.112));rs12589672、rs1289472及rs207675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s944289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隐性遗传模式)在多结节甲状腺肿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ele:χ2=4.626, P=0.031,ORT/C=1.282(95%CI=1.022-1.609); Genotype: χ2=5.070, P=0.024,ORTT/CC-CT=1.554(95%CI=1.057-2.286));rs12589672、rs1289472及rs207675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不同病例亚组与对照组分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rs944289与放射线照射、甲状腺疾病阳性家族史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rs944289等位基因与碘盐食用存在正相乘交互作用(P=0.041);rs12589672、rs1289472及rs2076751与放射线照射、碘摄入异常、甲状腺疾病阳性家族史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1rs12589672、rs1289472及rs2076751位点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无关联;2rs944289位点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存在关联,携带T碱基可能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3rs944289的突变(C→T)效应可能参与了多结节甲状腺肿诱变至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过程;4rs944289的突变(C→T)效应与高碘摄入在甲状腺癌变机制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