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发展和资本化运作,影子教育飞速发展。在中国,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深信“唯分数论”,寄希望于影子教育来帮助他们的子女提高学业水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当前无序“膨胀”的影子教育又继续助推了这种不良风气的传播,给社会、家庭和个人营造了焦虑气氛并持续加剧恶化。影子教育行业的不断扩张,也凸显了我国许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合理认知问题。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的评价不应只注重考试成绩,还需要多视角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个人能力。因此,整顿影子教育乱象综合评价学生学业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中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大多只是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作为研究对象未能综合评价学业发展。学生的学业发展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教育成就,包含众多影响因素,尤其是伴随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单一因素的影响力是微弱的。在“唯分数论”影响下,家庭、学校等多主体均未能综合看待学生学业发展,也就导致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却形成了影子教育发展的热潮。2013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对学生学业发展不仅要检测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因此,本文在当前各界对学生教育密切关注却又未合理看待学业发展的背景下,厘清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具体作用程度,对综合评价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家长不盲从加入影子教育的热潮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首先,在探讨初中生选择影子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选用的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接着,分析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研究影子教育对我国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分为主观和客观的学业发展展开讨论。最后,选择夏普里值分解法考察影子教育在其中的影响程度,由此进行研究结果的总结,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第一,初中生参加影子教育受个人、家庭和学校多层次的影响,其中学生和家庭层面的影响特征更突出。女生相比于男生更有可能去参加影子教育。学生的户口类型也存在类似差异,城市户口的学生进行影子教育活动的比重更大。独生子女的学生选择影子教育的比例也更大。家庭是进行影子教育决策的关键所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学生更有可能选择进行影子教育。第二,在客观学业发展中,参加影子教育并不能促进课业成绩的全面提升,因此以“培优补差”为目的的影子教育更注重短平快很难真正对学生的学业知识起到根本性作用。在学生的课业难度中,参加影子教育的学生在语数英各学科的吃力程度是不同的,选择进行影子教育活动只在数学学科上有降低,语文和英语均没有降低,因此,其促进作用是十分微弱的,未能促进全面促进学生课业难度的减轻。第三,在主观学业发展中,在依次加入学生、家庭和学校的相关变量后学生参加影子教育对其创新意识的影响变得负向显著。说明以影子教育为主体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辅导中更多的是拘泥于课本知识,以一套固定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记忆知识,但实际上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没有帮助甚至产生了不良影响,说明参加影子教育对学生的学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参加影子教育也会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在逐步加入家庭、学校层面的相关变量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逐步变低。第四,夏普里值分解中,学生个人层面对客观学业成绩的贡献最大,而影子教育的占比很小。同样在学业难度方面,影子教育对降低学生吃力度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并不是降低学生课业难度的关键因素,反而是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占比较大。主观学业发展分解中,影子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在整个影响因素中贡献比重最小,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的贡献占比较大。另一方面影子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贡献不大,远低于家庭和学校层面的影响对学生的主观学业发展情况,并未起到很大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政府、学校、家庭、学生不同主体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第一,政府要发挥行政力量帮助修复教育生态,使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教育要素回归本位。第二,学校要发挥好主流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多元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第三,家长要转变不合理教育理念,多途径培养子女思维和能力。第四,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业的全面发展。这样,在多主体共同作用下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学生学业发展综合评价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