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发生心绞痛与肌桥指数的关系,观察天香丹干预心肌桥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经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诊断为心肌桥。(1)入选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记录运动平板试验是否诱发胸痛以及运动平板试验有无缺血改变。(2)在CT上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计算肌桥指数(长度×厚度),分析心肌桥的长度、厚度、肌桥指数(长度×厚度)、糖脂代谢、心率、血压与运动平板试验诱发胸痛的相关性;(3)分析心肌桥的长度、厚度、肌桥指数(长度×厚度)、糖脂代谢、心率、血压与平板试验结果有无缺血改变的相关性。(4)选取运动平板试验诱发胸痛的心肌桥患者,根据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分为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和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天香丹颗粒;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试验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天香丹颗粒口服。(5)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观察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五个维度积分和胸痛、胸闷、气短、疲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在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观察指标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运动高峰心率、运动时间、代谢当量、最差情况ST水平变化情况。(6)试验结束1月,随访MACE事件。结果:(1)发生胸痛的心肌桥患者肌桥指数(27.09±2.00)mm~2与未发生胸痛的心肌桥患者肌桥指数(16.58±1.05)mm~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运动平板试验是否诱发胸痛与性别、年龄、糖脂代谢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不大;(3)运动平板试验是否发生缺血改变与心肌桥长度、厚度关系不大(r=-0.141,0.234,P>0.05),与肌桥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261,0.046,P<0.05);(4)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改变的患者和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改变的患者的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差别不大,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改变的患者肌桥指数(长度×厚度)(21.15(20.10,34.36))mm~2与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改变的患者肌桥指数(长度×厚度)(13.30(12.94,23.10))mm~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5)运动平板试验是否发生缺血改变与性别、年龄、糖脂代谢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不大;(6)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胸痛、胸闷、气短、疲乏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试验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疲乏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治疗后比治疗前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均有显著提高(P<0.05);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以上五个维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他4个维度方面,试验组治疗后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9)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治疗后试验组运动高峰时心率平均(161.20±2.39)次/min大于对照组(153.60±5.37)次/min;试验组运动持续时间(7.40±0.55)min,大于对照组平均运动时间(6.00±0.71)min;治疗后试验组组代谢当量平均(9.00±0.71)METs,高于对照组(7.80±0.84)METs;治疗后试验组最差情况ST水平(1.14±0.23)mm,低于对照组最差情况ST水平(1.54±0.31)mm,P<0.05。(10)运动平板试验无缺血组和运动平板试验有缺血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结论:1、心肌桥患者发生心绞痛与心肌桥厚度、肌桥指数有关,与心肌桥长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不大;2、心肌桥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发生缺血改变与肌桥指数有关,与心肌桥长度、厚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不大;3、天香丹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桥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