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F]-氟乙基)-5-羟基色氨酸(L-5-FETP)的半自动化合成与生物性能评价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能定量确定局部功能和生化过程的显像技术,在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氟-2-脱氧-D-氧葡糖([18FDG)是目前PET最常用的一种糖代谢显像剂,因为多数肿瘤均表现出旺盛的葡萄糖代谢。肿瘤细胞摄取[18F]FDG,经细胞内已糖激酶作用,转变为6-磷酸[18F]FDG后,不参与葡萄糖的迸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通过PET显像可以检测到肿瘤。[18F]FDG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如分辨肿瘤的良恶性、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等[1],但[18F]FDG特异性差,有时出现假阳性,肿瘤和炎症不能区分等。这要求我们进一步研发新的显像剂来弥补[18F]FDG的不足[2]。在肿瘤组织中,不仅糖代谢旺盛,而且蛋白质的代谢也会增加,因此标记氨基酸就成为另一类重要的代谢显像剂。目前已有几种标记的氨基酸用于临床,如L-[1-11C]-亮氨酸[3]、L-[1-11C]-酪氨酸[4]、L-[1-11C]-蛋氨酸[5-8]、L-[1-11C-甲基]-蛋氨酸[9]、L-[1.11C]-5-羟基色氨酸[10-12]、4-[18F-]-L-苯丙氨酸[13-16]、2-[18F-]-L-酪氨酸[17-20]等。但因为11C的半衰期短,只限于有加速器的医院使用,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我们研制了O-(2-[18F]-氟乙基)-5-羟基-L-色氨酸(L-5-18FETP),并对其进行显像研究。本研究目的是研制一种新的氨基酸类PET显像剂。
   方法:采用两步法合成O-(2-[18F]-氟乙基)-L-5-羟基色氨酸(L-5-18FETP)。首先,18F-与1,2-二对甲苯磺酸乙二酯(TsOCH2CH2OTS)通过亲核取代反应,生成2-18F-1-对甲苯磺酸乙二酯(18FCH2CH2OTS),然后18FCH2CH2OTS与L-5-羟基色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L-5-18FETP。并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其放化纯度,所得的产品用于正常18-22g的昆明小鼠的生物分布研究。所取组织包括心、肝、脾、肺、肾、脑、小肠、骨、肌肉、血。切下的组织经过去污、称重、计数,原始数据经过衰减校正,所得结果以每克组织占注射剂量的百分比(%ID/g;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最后将L_5-18FETP进行昆明小鼠的S180肉瘤模型和金葡萄球炎症模型显像。
   结果:合成L-5-18FETP的反应条件简单、纯化容易。冷试验的各步中间体以及最终产品的结构都已通过1H-NMR、MS以及显色反应的鉴定。L-5-18FETP的半自动化合成,以及HPLC纯化的整个过程约为65min,放化收率大于20%(未衰变校正),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正常昆明小鼠的体内生物分布研究,可以看到各脏器的摄取值在给药15min时达到最大,并且在正常组织清除较快,在120min时主要脏器的摄取率都已接近本底。PET以及Micro-PET对S180肉瘤模型的显像表明,肿瘤对L-5-18FETP的摄取明显高于周围组织,我们可以清楚地鉴别出肿瘤。PET显像表明炎症模型对其的摄取和本底没有明显区别。
   结论:半自动化合成的L-5-18FETP有较高的放射化学纯度,和很好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缩短合成时间,提高放化收率。生物分布的动物试验以及肿瘤模型显像结果显示这种标记氨基酸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PET显像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面膜联蛋白A2(ANXA2)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IgG/β2糖蛋白Ⅰ(β2GPI)复合物诱导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①构建插入人ANXA2cDNA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ANXA2,酶切及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法转染293T细胞,获得ANXA2过表达细胞。②软件分析并设计合成四条ANXA2特异性shRNA序列,与慢病毒载体
目的:1.对颈7神经根—干—股部的长度及周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移位术直接修复撕脱臂丛神经根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2.对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进行显微解剖,了解颈7神经可安全切取的长度,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3.了解椎体前通道的长度,探索用影像学方法预测椎体前通道长度的可行性;4.对颈7神经前、后股末端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颈7神经前、后股神经纤维束的分布、走行特点,并探索臂丛内部结
18F-FDG-SPECT显像联合人多效蛋白检测对肺癌的实验研究目的:1、评价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多效蛋白(PTN)的诊断价值。2、探讨18F-FDG-SPECT全身显像、胸部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yfra21-1,PTN检测及其联合应用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1.采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例小细胞肺癌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多效蛋白水平,并与17例肺部良性病变及10例健康者进行
学位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手术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看似小的其实是很重要的问题,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的一次技术性革命,尤其是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失血少、恢复快等微创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PONV的高发病率日益突出,PONV高发生率的原因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定量)来检测应用丙烯腈模拟电刀尾气及模拟腹腔镜手术后实验动物—健康家养猫血
学位
目的:检测B7-H4(B7同源体4)、CA125(糖链抗原)及P53在原发上皮性卵巢癌(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B7-H4的表达对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测定B7-H4、CA125及P53在70例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2
背景和目的:肾癌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化疗耐药性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所有肿瘤的3%。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约有25%的肾细胞癌患者在确诊时为肿瘤进展期,并且伴有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尤其差,生存中值仅为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变化很大,从缓慢生长的局限性肿块发展到侵袭性转移性肿瘤。肾切除术合并术后放化疗是对肾透明细胞癌局限性肿块唯一合适的治疗方法。随着我们对肾透明细胞癌遗传因素
研究目的1.建立BALB/c-nu/nu裸鼠人胰腺癌Pc-3移植瘤动物模型。2.观察32P-磷酸铬(Cr32P04,32P胶体)在裸鼠体内分布以及对裸鼠荷人胰腺癌Pc-3移植瘤瘤体的抗癌作用及量效关系。3.研究32P-磷酸铬胶体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4.研究32P胶体或微球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研究方法1.实验1:84只荷瘤裸鼠分为11组:1-5组(n=6)瘤体内
学位
目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是成功现场心肺复苏后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目的在于明确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Alphα-methylnorepinephrine,α-MNE)对复苏后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探索更有效的复苏药物。方法: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18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B组:肾上腺素组,在复苏时
学位
目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是最初心肺复苏成功后院内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观察联合应用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米伐西醇(mivazerol)和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兔心肺复苏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明确两者联用是否减轻复苏后心肌损伤,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方法:选择家兔采用经胸壁心外膜致颤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肾上腺素组(E,30ug/㎏)、血管加压素组
目的:通过建立宫颈癌裸鼠模型,研究I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应用于宫颈癌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  方法:建立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C33A的BALB/C-nu裸鼠模型,建模成功的76只裸鼠随机分入粒子植入、后装治疗及对照组,治疗结束观察3个月后处死,从疗效及副作用方面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评价,并探讨I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相关机制。  结果:在Hela细胞裸鼠模型中,粒子植入及后装治疗均表现出优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