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与茶树新梢嫩度关系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乔木、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之一。‘持嫩性’是茶树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反映茶树新梢保持嫩度的能力。嫩度不仅对茶叶的采摘和成品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亦是衡量茶树新梢‘持嫩性’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茶树新梢木质素含量与嫩度的关系,克隆获得茶树漆酶基因并初步研究其在茶树新梢木质素合成和嫩度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有望推动分子生物学在茶树嫩度研究领域的应用,为开展茶树茶树嫩度和新梢‘持嫩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利用质构仪对‘中茶108’品种茶树新梢剪切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茶树新梢嫩度的降低剪切力逐渐增加,表明剪切力与新梢嫩度成负相关。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显示,茶树新梢叶片和对应茎中木质素主要分布在木质部和维管束鞘细胞中,且随着嫩度的降低积累逐渐增加,其中新梢3叶和对应茎中开始大量积累木质素。与之类似,木质素含量测定分析亦显示随着新梢叶片及其对应茎嫩度的降低显著增加。另外,相关性分析显示新梢剪切力与相应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即木质素含量与茶树新梢嫩度呈负相关,表明茶树新梢木质素积累与新梢嫩度变化密切相关。2.克隆获得了3个茶树漆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sLAC11、CsLAC17-1和CsLAC17-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LAC11、CsLAC17-1、CsLAC17-2分别编码571、579、58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3.46 kDa、64.15 kDa、64.69 kDa,且均为亲水性蛋白。编码蛋白结构分析显示,CsLAC11、CsLAC17-1、CsLAC17-2均包含3个高度保守的铜氧化酶(Cu-oxidase)结构域,属于典型的漆酶家族蛋白。qRT-PCR分析显示,与1叶及其对应茎相比,3叶和5叶或其对应茎中3个CsLAC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叶片和对应茎中表达趋势一致。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因表达水平与新梢叶片或其对应茎中木质素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推测CsLAC11、CsLAC17-1、CsLAC17-2在茶树新梢木质素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发挥作用。另外,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上清中未检测到CsLAC11、CsLAC17-1、CsLAC17-2蛋白表达,推测其可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
其他文献
眼优势可塑性是指视觉经验的改变可以诱发出初级视皮层中神经元的眼优势发生偏移的现象,反映了大脑的可塑能力。这种能力在发育早期的关键期内达到峰值,之后则逐渐降低。可塑
习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也是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隐喻是一种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行为和
纳米尺度的通信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产生的新型通信技术,它在医疗、工业、军事等众多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纳米尺度的通信中,基于生物启发的分子通信是一种以生物化学分子作为信息载体的通信技术,它可以利用自身的生物兼容性、微纳尺度、高效节能性以及信息承载量大等特性完成某些特定环境的信息传递功能。本文介绍了分子通信的概念、特点及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等内容,并着重阐述了基于钙离子信号的分子通信研究现状。
本文选取在2014-2017年这4年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分析了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有
语音智能小车的研制为切入点,运用既具有微控制器功能又具有DSP运算功能的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对其信息处理和电机驱动、调速等部分行了整体的设计、调试及结果分析。设
江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整个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除集中实践环节外,还要求每门省开课程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和中
零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重要性正愈发凸显。而农商行在积极转型、努力发展零售业务的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且长期以来缺少理财经理等专职岗位设置,故在业务开展及
报纸
2019年3月,全球最大铝制品生产商Norsk Hydro遭遇勒索软件攻击,公司被迫关闭多条自动化生产线,随后影响全球铝制品交易市场;2019年5月,国内某网约车平台遭黑客勒索软件定向攻
草果传统炮制是将草果置锅内炒至焦黄色并鼓 起,调配时捣碎取仁。现介绍一种将草果砂炒后机械去皮壳的新方法,此法速度快,质量好,取出的果仁均匀。 方法:将草果用热砂制,不
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商品流通体系越来越庞大,物流中心不断规模化,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急需建设知识型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知识管理就是将物流知识视为企业资产,透过管理程序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