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和文化整体上的世俗化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市民小说从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获得了发展和繁荣的契机,逐渐成为文坛上非常重要的叙事潮流。同时,时代语境也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和特征。
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世俗化转型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对转型期市民小说进行全面的观照和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影响转型期市民小说写作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市场经济体制下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多层次扩展,为市民小说提供了新的叙事资源,是导致市民小说嬗变和兴盛的直接动因。而大众文化的扩张、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所造成的消费性文化语境则构成了转型期市民小说写作的宏观文化背景。第二章着重从整体上把握和阐释转型期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从整体上看,市民小说是立足于日常生存来审视市民生活的,属意于构建一种日常化的生存哲学。本章分别从四个维度对这种哲学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常生活作为人类存在形态的价值阐释;凡人话语的世俗化建构;婚恋本质的世俗化还原;物质诉求的多元化认同。第三章侧重分析转型期市民小说中的系列人物形象。本章把转型期市民小说中出现的四种标本式的市民形象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着重分析其最为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从不同的维度映射出了转型期的时代精神特征。第四章主要探讨转型期市民小说的叙事追求。转型期市民小说的叙事表达和美学追求深受消费性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其在叙事策略、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等叙事的各个层面上都向读者的审美趣味和阅读心理倾斜。
概括起来说,转型期市民小说的新兴气象是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产物,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内涵和审美特征也镜子般映射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