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转型与近代诗话创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把近代诗话创作置于中西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典型文本认真考察其总体特征,同时探析社会文化转型对近代诗话创作的影响,进而确定近代诗话在中国诗话史上的地位,推进和深化近代诗话领域的研究。 本文主体内容由三章组成,前有引言,后有结论。“引言”部分概述近代诗话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近代诗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章:“近代社会文化转型及其对诗话创作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文化开始转型。这是一个沉重而痛苦的过程,对诗话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创作主体的地位心态,诗话词汇都出现新变。第二章:“近代诗话的基本特质”。近代诗话包容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其主要特征有三:新旧杂糅的过渡性;多元共存的价值观;直面时世的的现实感。第三章:“近代诗话与转型时期的诗歌理论”。近代诗话的理论追求主要有三:理论总结,复古拟古,新理想新境界,各以《艺概》和《筱园诗话》、《湘绮楼诗话》和《石遗室诗话》、《饮冰室诗话》为主要文本。“结论”部分评价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近代诗话创作的历史地位,并由此推及现代诗话创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力求宏观论述与微观阐释相统一,以求准确把握近代诗话创作的整体情况,并由此观照现代诗话发展的先天不足。以近代诗话为例,人们可以由此认识近代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学部门的新异之处及其困境。
其他文献
本文先界定“知识分子”的定义,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处于“边缘”“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用“折翅鸟”、“蜡烛”、“荆棘鸟”三个意象比喻各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目的是试图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至关重要,教材决定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选取修订本《汉语教程》(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新标准韩国语》(金重燮
一个能干的老木匠打算退休,老板很遗憾,于是请求他最后再造一座房子,用于个人馈赠。老木匠同意了,但他对工作已经不用心了。他用廉价材料敷衍地造好了那座房子。作为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这座房子真不怎么样。   房子验收后,老板把钥匙交到木匠手中,说:“这房子归你,算我送你的礼物。”   木匠震惊,后悔至极!如果当初知道这是自己的房子,他无论如何会认认真真建造的。可从今以后他将住在这个很难善待自己的陋室里
风为百病之长  春夏之交,天气暖热,风气很盛。中医理论中,把导致人体疾病的外因归结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邪排在“六淫”之首,也因此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之所以有此理论,主要是因为风邪与人的体表接触,最易侵犯人体。而且风性善动,无处不到,变化多端,可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风邪从经脉侵入,可伤于胃肠,也可直中脏腑之腧,病位广泛。    风邪常相伴  另外
本文对王小波的文学精神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追求有趣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而反抗无趣是他的精神出发点。反抗无趣和追求有趣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有趣是智慧、开放、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的“上火”经历,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然而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小毛病,用一句“上火”以概之。要知道,小毛病往往隐藏着大问题。    其实,“上火”往往是体内有炎症的表现。美国国家卫生院(NIH)最新研究证实,长期不消退的慢性炎症是现代多种疾病的共同诱因之一,这些疾病包括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  中医的“上火”与西医的“炎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