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GABA代谢途径在癫痫发作终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并改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研究PTZ致痫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SD大鼠进行癫痫动物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皮下注射PTZ),样品经甲醇及乙腈处理后,采用Red Classical AQ-C18色谱柱(250*4.6mm,5um),以FMOC-Cl为柱前衍生剂,流动相A:50mmol/L乙酸钠溶液(PH4.8)410m L+去离子水85m L+四氢呋喃5m L;流动相B:乙腈500m L。流速:1.0m L/min,在柱温30-32℃下采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检测波长265nm。结果:GLU和GABA在30分钟内分离完全,在质量浓度为20-200ug/m 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两种氨基酸加标回收率均大于100%,加标回收率的RSD均小于2%。结论:改良后的FMOC-CL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简单、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并检测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GLU与GABA。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IVV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IVV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GLU与GABA含量变化在终止癫痫发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究AVIL基因在胃正常黏膜细胞中过表达对其增殖迁移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VIL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2)针对AVIL基因设计了一种小分子抑制剂Sc-59,探索Sc-59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经酶切将目的基因转入GV358载体中。得到重组慢病毒载体,用PCR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后与慢病毒包装系统质粒共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开放性肝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评价。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开放性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18~30kg/m~2,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或B级,患
目的:(1)调查儿童肝移植父/母供肝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儿童肝移植父/母供肝者的影响。方法:(1)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行儿童活体肝移植术的供肝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估并使用IBM SPSS STASTICS 20.0软件分析其影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的总称,以肝实质细胞弥漫性脂肪病变为基本病理特征导致过量的脂质沉积,且同时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共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遗传易感性导致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
目的:对血液科粒细胞缺乏合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感染危险因素、预后及药敏情况,协助临床合理评估病情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细胞缺乏合并完成ESBLs检测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ing,MRI)征象、临床特征,并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建立诊断PAS及分级的量化评分系统,探讨MRI征象、临床特征的重要性及量化赋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临床和(或)超声怀疑PAS行MRI检查10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MRI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angiote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治疗
目的:由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结合血液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预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50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8例患者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训练队列(355例)与验证队列(153例)。首先,将训
目的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vl lewis-X,sLeX)标记的超微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制成的光热诊疗剂USPIO-PEG-sLeX,探究其在裸鼠体内外的毒性大小、在体外的光热转化效果以及体内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方法(1)培养和传代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1-亚株5-8F细胞。(2)采用CC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