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评价四川、云南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分析其可能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为西南麦区小麦抗病育种、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性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321份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和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系)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利用当前中国小麦生产上毒性强、流行频率高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对243份云南小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D0100905); 四川省应用基础重点项目(2020YJ03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四川、云南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分析其可能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为西南麦区小麦抗病育种、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性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321份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和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系)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利用当前中国小麦生产上毒性强、流行频率高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对243份云南小麦地方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成株期使用CYR32、CYR33、CYR34和贵农致病类群等混合生理小种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小麦生产上重要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5、Yr18、Yr26、Yr28、Yr29、Yr30、Yr36、Yr39、Yr41、Yr48、Yr65、Yr67、Yr80和Yr81的紧密连锁标记或功能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243份小麦材料中,18份种质对CYR32表现苗期抗性,32份种质对CYR34表现苗期抗性,对CYR32和CYR34均表现苗期抗病的有8份,占3.29%。结合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174份地方种质表现为稳定的成株期抗性,占71.6%,其中105份种质高抗条锈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携带Yr10、Yr18、Yr29、Yr30、Yr65和Yr81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48、44、4、6、4和101份。同时携带2、3和4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各有32、3和1份。所有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Yr5、Yr15、Yr26、Yr28、Yr36、Yr39、Yr41、Yr48、Yr67和Yr80。此外,77份地方种质未检测到以上所有抗性基因,其中60份具有成株期抗性,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可作为进一步挖掘抗条锈病新基因或QTL的亲本来源。2、利用当前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2和CYR34对2016年以后78份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系)进行苗期鉴定,CYR32、CYR33、CYR34,以及贵22-14、贵农致病类群等混合菌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并结合19个抗条锈病QTL和基因QYr.nwafu-4BL、Yr5、Yr10、Yr15、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36、Yr39、Yr41、Yr48、Yr65、Yr67、Yr78、Yr80和Yr81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78份供试材料的苗期鉴定中,对CYR32表现出抗性的有60份,占76.92%;对CYR34表现出抗性的有40份,占51.28%;同时对CYR32和CYR34表现抗性的有36份,占46.15%。78份小麦品种(系)在成株期均表现抗条锈病,其中绵麦835、蜀麦1743、蜀麦1829和蜀麦1868表现为免疫。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成株期抗性材料有42份,占53.85%;全生育期抗性材料有36份,占46.15%。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可能携带QYr.nwafu-4BL、Yr15、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39、Yr41、Yr65、Yr67、Yr78、Yr80和Yr81的材料分别有5、5、45、2、30、5、30、39、3、2、22、8、23、6和24份。同时携带2-6个抗条锈病基因的聚合材料分别有24、22、11、14和3份,占94.87%。所有供试品种(系)均未检测到Yr5、Yr10、Yr36和Yr48,仅西科麦18未检测到上述19个抗条锈病基因,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条锈病抗性基因。本研究鉴定了78份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系)对条锈病抗性水平整体较好,明确了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为利用其培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水稻韧皮部汁液为食。目前防治褐飞虱最常用的方法是施用农药,但是化学农药的大量喷施不仅会杀死褐飞虱的天敌,而且还会使褐飞虱群体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褐飞虱种群更加猖獗。因此,培育本身具有抗性的植株,才是防治褐飞虱最理想和有效的方式。本实验对一份高抗褐飞虱的水稻材料蜀恢715(R715)的农艺性状及褐飞虱
小麦茎秆是小麦的支持部分,提高小麦茎秆的强度是提高小麦抗倒伏的理想方法。实心茎小麦具有较高的茎秆强度,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与实心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相比,硬粒小麦具有更强的茎秆实心度,遗传更稳定。但目前利用实心茎硬粒小麦创制人工合成小麦的研究以及硬粒小麦茎秆实心性在人工合成小麦中的表达研究缺乏。本研究利用一份实心茎硬粒小麦(Tri
小麦条锈病作为小麦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小麦的安全生产。目前,条锈菌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异,很多小麦抗病品种逐渐失去抗性。因此,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并利用与之紧密相连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野生近缘物种中含有丰富的抗病基因,从中寻找新的抗源,丰富小麦品种的抗源种类已成为研究方向之一。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2n=6x=42)作为禾
矮秆基因的鉴定与利用是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四川四倍体地方小麦品种简阳矮蓝麦(Triticum turgidum L.,2n=4x=28,AABB)的7AS染色体携带一个隐性的赤霉素敏感型矮化基因Rht22。至今,该基因的遗传和物理位置仍然不确定,也没有获得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同时,该基因是否能利用于普通小麦的矮化遗传改良也未知。因此,本研究利用SLAF-Seq-BSA和遗传连
粒长是复杂的、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也是构成粒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间接地改变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的高低。本实验的BLS1与88-1643材料,是选择的具有较长籽粒的小麦材料,其中BLS1是通过EMS诱变选育而来的稳定遗传的材料,88-1643是1BL/1RS易位系材料,二者在常规大田栽培条件下可收获得到粒长大于8mm的籽粒,在四川大部分地区培育的小麦品种(系)中属于较长的籽粒。因此,推测BLS1
随着城市的多极化发展,街道空间面临返祖式的改革,需要重新被赋予从前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江津区作为重庆市重点规划与建设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地位愈发重要,但也面临着城市各方面提升和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快速发展的城市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作为城市骨架的街道,无疑是缓解众多城市居民压力的一剂良方。基于上述问题,选取几江旧城区的街道样本,运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
目前正是城乡发展的变革时代,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使得乡村发展驶向快车道,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盛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的发展。田园综合体作为新时代产物,对于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体系并不健全,且参差不齐的建设水平导致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地域特色缺失,景观效果不佳。但田园综合体作为未来乡村旅游的大趋势,是展示一个地方乡村地域风貌的重要窗口,所以
在国家公园建设规划过程中,景观道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工作逐步开展,景观道路作为实现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保育、自然资源保护、观光游览及科研科教功能的重要载体,采取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法对均衡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开发需求与保护要求冲突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家公园景观道路基于GIS的智能化选线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梳理了各国国家公园发展路径与定义
振兴乡村、缓解乡村景观的衰败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研究乡村景观的历史变化及其驱动力对于当今的乡村发展亦有启发。林盘聚落是川西平原农村具有典型特征的乡村景观,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20世纪以来的川西平原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乡村景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建国后的现代演变进程中。以往的研究只涉及到传统的农业社会和近三十年林盘聚落的发展变化的物质层面,并未用中时段来讨论近百年乡村景观变化和
淀粉是小麦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组成和结构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日趋旺盛,部分依赖进口。通过调控籽粒胚乳中淀粉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培育淀粉特异材料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综合运用EMS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淀粉合成基因突变和聚合,创制了两种小麦淀粉特异材料:低直链淀粉小麦(糯小麦)和高糖分小麦(甜小麦),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优异种质资源。主要结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