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中,诊断为NMOSD的患者56例,均符合2015年国际共识的成人NMOSD诊断标准,并排除伴有可能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颈椎病、结缔组织病、嗜酒、维生素B6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13例,男女比例:1:3.3;年龄18-78岁,平均(46.07±16.46)岁;对其中15例NMOSD患者(NMOSD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NMOSD组:共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66岁,平均(47.73±15.70)岁;正常对照组:共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5±14.21)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入组者均为自愿受试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均完善腰椎穿刺术,AQP4抗体检测,部分患者完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检测,NMOS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EMG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H反射。结果1.NMOS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2.NMOSD组中,10例(66.7%)患者的EMG检查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均P<0.01),正中神经远/近段潜伏期、胫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远/近端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1),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显著升高(P<0.01),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5.NMOSD组H反射潜伏期(26.22±10.10)与正常对照组(24.36±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OSD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周围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神经电生理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程度的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