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CD147与STAT3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并分析两者在胆囊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2016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证实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蜡块标本61例;另取胆囊腺瘤蜡块标本30例,慢性胆囊炎蜡块标本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检测上述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炎病理蜡块中CD147和STAT3的表达情况,表达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CD147和STAT3在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炎中的阳性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两者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CD147和STAT3的表达在胆囊癌中的相关性。 结果: 1.CD14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40例,阳性率65.6%(40/61),高于在胆囊腺瘤36.7%(11/30)及慢性胆囊炎10.0%(6/6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47在胆囊癌中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胆囊腺瘤,在慢性胆囊炎中阳性率最低。 2.CD147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STAT3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43例,阳性率70.5%(43/61),高于在胆囊腺瘤33.3%(10/30)及慢性胆囊炎8.3%(5/6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AT3在胆囊癌中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胆囊腺瘤,在慢性胆囊炎中阳性率最低。 4.STAT3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CD147和STAT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1.CD147和STAT3在胆囊腺瘤和胆囊炎中阳性率低,而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率高,提示CD147和STAT3可能参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 2.CD147和STAT3在胆囊癌中表达与胆囊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提示CD147和STAT3可能与胆囊癌的恶性程度、远处转移有关。 3.CD147和STAT3在胆囊癌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二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的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