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的固定化及其光电催化活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叙述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TiO<,2>是一种n-型半导体,它的能带结构由充满电子的低能导带和空的高能价带构成,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禁带,锐钛矿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当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吸收光子的能量产生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分裂成两个准费米能级:导带上电子的准费米能级和价带上的空穴的准费米能级.对于n-型半导体,电子的费米能级近似等于初始的费米能级,空穴的准费米能级比初始的费米能级低.半导体电极处在平带电位时,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不久就被它们的重组所湮灭,然而在空间电荷层存在时,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彼此沿相反方向移动,被激发的电子和空穴被分离.在空间电荷层光激发的电子或空穴向电极界面迁移,参与阴极电子或阳极空穴的转移反应,产生了光电流.光电流可产生在不同于平带电位的任何电位,平带电位是光电流产生的起始电位.对一些半导体电极,光照射改变了平带电位,也就改变了光电流开始的电位.在暗处,n-型TiO<,2>半导体阳极的氧化反应可能不会发生,但在光照时,光激发增加了价带界面空穴的浓度,使得界面空穴的准费米能级p<ε>F比氧化还原反应的费米能级ε<,F(O2/H2O)>低,从而使阳极反应可以进行.半导体电极上,阳极反应速率由空穴的光生和运输控制.光激发产生的高活性的光生空穴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可将OH-和H<,2>O氧化成强氧化性的·OH.·OH具有很高的氧化电位,能氧化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且空穴本身也可使原本不能吸收光的物质氧化分解.因此,在光照下,TiO<,2>可使许多有机物分解.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催化剂晶体结构、催化剂颗粒的粒径、催化剂用量、有机物浓度、溶液pH值、光源与光照强度.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包括修饰催化剂表面、加入氧化剂和光电催化.其次,该文研究了TiO<,2>薄膜对甲醇的光电催化性能.采用提拉法将TiO<,2>固定在不锈钢基底上,制成TiO<,2>薄膜电极.借助于光电化学测试手段,确定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胶体,提拉4次,在450℃高温下煅烧30min,用pH=13的Na<,2>SO<,4>溶液作支持电解质,此时的薄膜光催化性能最好.考虑到TiO<,2>溶胶作光催化剂回收难的问题,采用提拉法将TiO<,2>固定在导电玻璃上,制成TiO<,2>薄膜.在不同光照时间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滴有甲基橙溶液的TiO<,2>薄膜的吸光度的变化,探讨TiO<,2>薄膜对典型有机物甲基橙的降解情况.实验发现,不同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和光照强度对甲基橙的脱色都有影响.最后,研究了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通过超声分散法制成TiO<,2>溶胶、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浊液沉降一定时间后溶胶的透光率,以期得到浓度较高且稳定的胶体.多次比照实验后发现,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粉体与水的质量比为0.75%制得的胶体最稳定.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包括相关综述和研究报告。 电流型酶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类型,其电极反应包括酶化学反应和异相电子转移反应。电子转移的难易
近年来,MOF材料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规则可调的孔径和可拆剪的化学性质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在气体分离存储、化学传感、催化、药物传输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然而有
该博士论文分为三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1~3章)综述了纳米粒子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细胞分析及研究进展;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质构象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第二部分(4~6章)用透射
氨基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很多天然的氨基酸都是手性氨基酸,氨基酸的生理活性与它的立体化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目前很多
该文将共分五章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资源库系统的开发背景,进而重点论述了高等教育资料库的建模方法及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与集成技术进行
该博士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了以杯芳烃作为主体分子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作用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综述了杯芳烃大环化合物的超分子化学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2.
该文研究了手性氨基醇辅助剂存在下以硼氢化物不对称还原酮制备旋光活性烯唑醇及烯效唑的反应.从便宜易得的手性源,例如L-丙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D)-thre
新型靶向(荧光)分子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在电催化、分析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仪器小型化等方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氮化物材料最新进展的基础之上,该论文着重于应用程序控温法(Temperature-programmed Reaction,简称TPR)制备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材料.论文的主要内容总